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四川省巴州二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六次考试语文试卷

四川省巴州二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六次考试语文试卷,以下是四川省巴州二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六次考试语文试卷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四川省巴州二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六次考试语文试卷

共22题,约13870字。

  巴州二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六次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共4页;

  2、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第Ⅰ卷(满分70分) 

  一、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中华民族素有化危为机的辩证思维,将一次次磨难变为前进发展的重要动力,这就是她饱经数千年沧桑依然熠熠生辉的思想利器。

  化危为机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中华民族五千余年的发展史始终贯穿着化危为机的生存智慧。这种智慧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智力和智能,而是主体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运用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这种智慧是一种经验思维,是中华民族根据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必然的运动规律和发展趋势以及各种偶然性所做出的未雨绸缪。这种智慧也是一种超验思维,是预防事物发展结果与中华民族愿望相背离的超前性思维方式。细究历史上王朝兴衰更迭,可以发现一个普遍的规律——善于居安思危者强,勇于化危为机者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等古训,在一定层面上体现了中华民族善于化危为机的辩证生存智慧。

  化危为机是中华民族的发展动力。实践证明,中华民族的危机每加重一分,中华儿女奋起反抗、勇往直前的动力就增添一分,危机越严重,创新动力就越大。春秋时期,混战不断,四夷交侵,礼崩乐坏,多重危机促使孔子罄竭心力建立六经经典文化体系,推动思想的繁荣发展,构筑了中华民族赖以存在的精神命脉与文化根基。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新沦落为一个“备受外来蛮夷欺凌的弱民族”,国家民族的危亡激发了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挽救了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再比如,科学发展观的萌芽源于“非典”肆虐带来的严重损失,《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出台源于非典,禽流感、地震、水污染等突发公共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的颁布源于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等。

  化危为机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法宝。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中国人民总是在艰难困苦中戳力同心,推动民族前进的车轮。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如今,越是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要居安思危、化危为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全面认识和有力应对一些重大风险挑战。”当下,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危机感和使命感,奔着矛盾问题去、迎着风险挑战上,着力化危为机,化险为夷,慎始慎终、善作善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新的澎湃动力。

  化危为机是一个渐进过程,这一过程必须讲求原则性,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也要讲求灵活性,从“时”“度”“效”三个角度把握好转化的策略、方法和艺术。只有把握好这两点,才能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开辟中华民族奋勇向前的新天地。

  (摘编自徐国亮《中华民族化危为机的辩证意蕴与价值表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化危为机是一种经验思维,主体可根据内在规律、发展趋势及偶然性对事物发展结果做出精准预判。

  B.化危为机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是主体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体现出来的生存智慧。

  C.化危为机是中华民族的发展动力,每一次危机都让中华儿女勇往直前、创新进步,力挽狂澜于既倒。

  D.化危为机是中华民族的复兴法宝,把握好原则性和灵活性,就能战胜风险,迎来机遇,实现复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总说化危为机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B.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结构,从三个方面阐释化危为机的价值和意义。

  C.文章结尾简要指出化危为机的做法,与前文构成了层进式的论证结构。

  D.文章多处运用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以充分论述本文的中心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乱之后有大治,儒家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命脉和文化根基,是因为春秋时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等多重危机。

  B.“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这句古语如果作为理论论据之一,根据文章内容可以放在本文的第二自然段。

  C.“故善为天下者,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西汉政论家贾谊这句话深刻体现了古代中国治国理政的智慧。

  D.“化危为机”不仅对中华民族迎接挑战、克服困难有重要意义,对世界其他民族和国家乃至个人都有借鉴意义。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健全粮食安全制度体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创造更多经验。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四川省巴州二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六次考试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