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湖北省应城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语文周考测试卷2

湖北省应城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语文周考测试卷2,以下是湖北省应城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语文周考测试卷2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湖北省应城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语文周考测试卷2

共23题,约13670字。

  高二下语文周考测试卷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材料组合是原创)(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家国情怀是一种人类的共通意识,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有它的特殊性。

  首先,国与家,国与国民、国土具有统一性。中国社会以家为本位。由家到家族再到胞族,由胞族到胞族联盟,在此基础上,扩大到非血缘关系的社会联盟,由此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准国家性质的社会。治家与治国具有内通性,所以《大学》说“治国必先齐其家”,国与家是统一的。

  在生活中,家国情怀与其说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理念,还不如说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情感——一种既厚重又绵长的家国浓情。正因为如此,家国情怀也被视为一种美学情怀。中国古代美学总结出了一系列以家国情怀为内核的美学理论,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两个理论:一是“诗言志”。最早提出“诗言志”的是《尚书•尧典》。二是“兴寄”论。“兴”重情,重美;“寄”重理,重善。兴寄的核心为家国情怀。兴寄论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往往是破“过娱论”。中国当今审美生活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过娱论”,如娘化,热衷后宫争宠等。它们都打着美学的旗号,实际上是在糟蹋美学。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还指向“天下情怀”。在谈到“天下”的时候,中国古代总是将它和“公”与“太平”联系在一起,表现出非常可贵的平等、友爱、和平理念。《老子》说:“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只有以天下为怀,其德才能称得上“普”。《管子》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处理不同的事,要有不同的胸怀,处理天下事,要有天下胸怀。《礼记》引录孔子的话——“天下为公”,强调人与人之间、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诸侯国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相处要友爱、互利、公平。宋代张载则提出“为万世开太平”,天下太平是在天下公平基础上的提升。太平不能只是一时的,而应是“万世”的。万世的太平如何来?张载提出“开”这一重要理念。太平等不来,也没有谁能恩赐。“开”,就是开拓、开发、开创,它需要最大的努力、最高的智慧,必要时也会有最大的牺牲。

  家国情怀以及家国情怀的放大版——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核。这一精神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得到彰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由于种种原因,张载、范仲淹的愿望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而绝大部分只是作为一种梦想而存在。然而,在今天,时代不同了,中华民族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历史机遇。振兴中华不再只是梦,而是正在真正化为现实。在举国上下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奋斗的今天,我们的诗人、作家、艺术家、美学家是不是应该有不负时代的新作为新创造呢?回答无疑是肯定的。

  (摘编自陈望衡《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

  材料二: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所谓家国天下,乃是以自我为核心的社会连续体。每一个自我都镶嵌在从家国到天下的等级性有机关系之中,从自我出发,逐一向外扩展,从而在自我、家族、国家和天下的连续体中获得同一性。

  家国与天下,是肉身与灵魂的关系。天下代表了至真、至美、至善的最高价值,这一价值要在人间实现,必须通过宗法家族和王朝国家的制度肉身,这些制度是由将伦理与政治合为一体的名教、典章制度和风俗组成的。因此,天下价值不远人,就在人间的礼法秩序与日常生活之中。离开了家国的肉身,天道将沦为无所依傍的天下意识,从更高的天命、天道、天理中获取。家国对于中国人来说之所以神圣,之所以具有不可撼动的现实权威性,乃是因为它是天下价值的人间体现。

  在以自我为出发点的家国天下连续体之中,家国不过是中介物,最重要的乃是自我和天下这两极。天下在古代中国有两个密切相关的含义:一个普遍的宇宙价值秩序,与天命、天道、天理等同,是宇宙与自然最高之价值,也是人类社会和自我的至善所在;另一个含义是从小康到大同的礼治,是人类社会符合天道的普遍秩序。前一个天下,因为作为价值体等同于天命、天道、天理,所以不必经过家国的中介,自我便可以与其沟通。孟子有“天民”之说,此说以后为宋明理学特别是阳明心学发扬光大。一个人的内心因为先天拥有良知,可以直接与天理打通,良知即天理,天理即良知,自我与天下有直接的通道,不必经过家国的转手。后一个天下,乃是现实世界中的文化伦理秩序,个人若要与天下打通,必须经过“齐家治国”,才能达致“平天下”,因而家国成为从自我到天下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儒家的个人良知之实现,必须通过在家族与王朝的公共事务之中从事道德实践。所谓致良知中的“致”,不仅是对天理的领悟,更是对天理的践行。

  (摘编自许纪霖《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

  材料三:

  孩子们通过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为抗击疫情作着贡献。除了自觉在家隔离、做好防护之外,孩子们还积极响应抗疫作品的征集。绘画、手抄报、诗朗诵、唱歌、跳舞……孩子们以各种各样的形式,用自己的特长创作为抗击疫情加油的作品,给一线工作者们加油打气。一些孩子们还自己动手,将疫情期间的各种数据表绘制成了图表,并加以分析,为抗击疫情加油。还有一些孩子,捐出了自己的零花钱、压岁钱,为医护人员购买防护用具,为身边的社区工作者们送去温暖。相信孩子们通过亲身参与线上抗疫活动,将会懂得敬畏生命、感恩生活,学会成长,也在心中树立起了家国情怀。

  (摘编自2020年4月12日“人民论坛”《抗疫时期如何培养孩子们的家国情怀》)

  1.(改编+原创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家国情怀在生活中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既厚重又绵长的家国浓情而成为一种美学情怀。

  B.中国古代典籍中提到了“诗言志”是中国美学理论中最为重要的理论这一命题。

  C.家国天下推崇自我至上,在自我、家族、国家和天下的连续体中获得同一性。

  D.疫情期间孩子们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也在战“疫”中得到了许多收获。只要孩子们亲身参与抗疫活动,就可以培养成家国情怀。

  2.(改编题)根据二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彰显了中华美学的精神内核:家国情怀及天下情怀。

  B.“为万世开太平”是“天下为公”思想的发展与提升,“开”字体现了积极入世、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

  C.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尽管境界不凡,但因为历史条件限制,本质上还是一种空想,不可践行。

  D.儒家“致良知”是指在从事家国公共事务的道德实践中实现良知,要领悟更要践行天理。

  3.(原创题)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两则材料均开篇抛出了议题,材料一紧扣核心概念“家国情怀”展开,材料二紧扣核心概念“家国天下”展开。

  B.材料一侧重在对中国人的家国情怀的特殊性逐一展开论述,材料二侧重对自我、家族、国家和天下之间的关系展开论述。

  C.两则材料说理清晰、逻辑严密,论证方法上两则材料都使用了引用论证、因果论证、比喻论证等。

  D.材料一论述的“家国情怀”和材料二论述的“家国天下”两个概念之间既有同又有异。

  4.(原创题)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中国家国情怀的特征。(4分)

  5.(原创题)在现今疫情依然严峻的形势下,家国情怀尤其重要,请你结合三则材料谈谈如何培养家国情怀。(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红岩

  ①夕阳斜照着流水,碧绿的江面上摇曳着耀眼的金光,成瑶无心去看这些,她兴奋的脸蛋在晚霞中映满了光彩。“二哥,别看嘉陵江了,你听我说嘛!”

  ②“你说吧。”成岗的目光正望着远处的一片红岩,不肯移开。那是中共办事处住过的地方,有名的红岩村。

  ③“二哥,我跟你说嘛!许多同学都要走了……”成岗回头看着妹妹,从那双认真的眼光中,他发现这个少女已经不再是咿呀的乳雏,她已成长为一只练羽的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湖北省应城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语文周考测试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