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全国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全国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以下是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全国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全国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约28350字。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全国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8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汉王朝开启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时代。自秦汉至唐宋,都城在长安,洛阳与开封一线,继承了夏商以来的“择中建都”原则。金朝徙都燕京,在金人看来“燕京乃天地之中”,定都于此才是“以应天地之中”。这开启了元、明、清定都北京之先河。在古代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中”的理念不断扩展,强化与深化,即从“择中建都”到“择中建宫”再到“择中建殿”;都城城门、宫城宫门从“单门道”发展到“一门三道”“一门五道”。

  “择中建宫”是继“择中建都”发展而来的。早期偃师商城的宫城在都城南部东西居中位置,洹北商城的宫城基本在都城中部。战国时代,魏国都城安邑之宫城基本在都城中央,郑韩故城西城的宫城位于西城的东西居中。魏晋与北朝洛阳城及唐长安城之宫城一般均在都城北部东西居中位置,北宋东京城的宫城则居外郭城的中央,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的宫城一般在都城东西居中位置。宫城作为国家政治中枢,居于坐北朝南的都城东西居中位置,这无疑是其核心地位的体现。

  在宫城之内“择中建殿”,实际上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时代与封邦建国时代都城布局的重大政治区别:国家从血缘政治与地缘政治相结合的“二元政治”,发展成以地缘政治为主,血缘政治为辅的“一元政治”。“中”的意识体现了中央集权多民族统一国家的至高无上。

  国家认同的强化,可以从都城城门,宫门由“单门道”发展为“一门三道”与“一门五道”得到充分体现。就已发现的古代都城城门与宫城宫门遗址来看,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时代的都城一般为“单门道”。都城外郭城的四面城墙各辟3座城门,都城一般由12座城门组成,均为“一门三道”的“定制”,应该始于汉长安城。宫城正门“一门三道”形成“定制”,始于魏晋及北魏洛阳城的宫门“阊阖门”。此规制一直延续至明清北京城。进入中古时期,部分朝代的都城与宫城之正门出现“一门五道”的形制。

  “中”与“中和”基因主要体现在都城选址与都城布局形制两个方面。历代王朝营建都城选址之所以必须“择中建都”,就是“中和”理念的要求。都城营建于“天下(即国家)之中”,是相对于东西南北“四方”而言的。“择中建都”之“中”体现国家相对于“东西南北”的至高至尊,同时“中”相对于“四方”又反映了国家对“四方”的“公平”“公允”“公正”,从而达到国家之“和”。这种“和”是国家“一统”的基础、国家认同的根本,也是“四方”凝聚于中央的体现。

  古代都城及宫城布局形制所蕴含的“中”“中和”理念,在5000多年历史发展中为中华大地各个民族所认同。作为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北魏洛阳城,金中都、元大都、清北京城也承袭了几千年形成的“中和”理念,深化了国家认同理念。从国家“宫城”到民居“四合院”的布局,大小虽然不一,但是理念相同,反映出“家国相通”“家国一体”的历史文化理念,折射出中华民族“国家认同”的核心理念。可以说,“中”“中和”理念缔造了中华5000多年不断裂文明的辉煌历史。

  (摘编自刘庆柱《“中和”基因维系中华文明绵延不绝》)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朝徙都燕京,未将都城设在长安、洛阳与开封一线,这违背了夏商以来的“择中建都”原则。

  B. 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的宫城一般位于坐北朝南的都城东西居中位置,这体现了其核心地位。

  C. “择中建殿”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时代血缘政治与地缘政治相结合的“二元政治”的重要体现。

  D. 民居“四合院”的布局和国家“宫城”的布局大小不一,缔造了中华5000 多年不断裂文明的辉煌历史。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开门见山提出观点,然后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论述,最后回扣深化论题。

  B. 文章注重运用例证法,论述了在古代国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中”的理念扩展、强化与深化的历程。

  C. 文章基于都城城门,宫城宫门从“单门道”发展到“一门三道”“一门五道”的事实,得出国家认同不断强化的认识。

  D. 文章既从都城选址角度,又从都城布局形制角度,提炼出了“中”与“中和”基因理念,显示了作者的严谨态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明、清三朝定都北京,符合“中和”理念的要求,也是“四方”凝聚于中央的体现。

  B. “择中建都”之“中”体现国家的至高至尊,又反映了对“四方”的“公平”“公允”“公正”。

  C. 内外有别,故而都城城门“一门三道”的“定制”晚于宫城正门“一门三道”的“定制”。

  D. “中”“中和”思想是形成“国家认同”理念的基础,也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具有的理念。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这违背了夏商以来的‘择中建都’原则”错。根据材料第一段“自秦汉至唐宋,都城在长安、洛阳与开封一线,继承了夏商以来的‘择中建都’原则。金朝徙都燕京,在金人看来‘燕京乃天地之中’,定都于此才是以应天地之中”,可知选项理解错误。

  C.“二元政治”错。根据材料第三段“国家从血缘政治与地缘政治相结合的‘二元政治’发展成以地缘政治为主、血缘政治为辅的一元政治”可知错误,“择中建殿”应是“一元政治”的重要体现。

  D.“民居‘四合院’”偷换概念,原文是“‘中’‘中和’理念缔造了中华5000多年不断裂文明的辉煌历史”,可见是“中”“中和”理念缔造了中华5000多年不断裂文明的辉煌历史。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向未来,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何为“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是要让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搞闭关锁国﹑内卷化的经济循环;因此我国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还必须进一步深度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增强领先优势,在加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全国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