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内蒙古自治区西四旗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内蒙古自治区西四旗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以下是内蒙古自治区西四旗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内蒙古自治区西四旗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共22题,约12660字。

  西四旗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文化中最早记载的幸福观念见于《尚书•洪范》的“五福”说,五福是指“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终考命”。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早期的幸福观。

  五福中的长寿、富足、康宁、善终属于世俗的幸福,好德则是五福中不同于世俗幸福的精神幸福。中国古代在公元前六世纪出现了对精神生活的反思,出现了孔子等一系列思想家。孔子代表的儒家扬弃了五福的观念,发展了“好德”的幸福观念,全面提出了与世俗幸福观不同的超世俗幸福观。儒家认为行善得福,“德,福之基也”。一个人不能拥有美德,就不可能获得幸福。人的不断提升个人美德的过程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德性达到完美即最高的幸福。在这种幸福观中,精神上的富足和物质上的享乐是对立的,更加注重心灵的满足与安宁,关注那些来自于内心的幸福。其次,儒家认为人不能只追求个人的幸福,而应将个人的幸福联系他人、融入社会,己立立人、与民同乐。可见儒家的幸福观基本上是思想家提出的超越世俗的幸福观念。

  幸福在《论语》等儒家典籍中也被称为“乐”。在儒家看来,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不重要,精神快乐才是幸福的根本要素。因此,他们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夭、贵贱达穷、外在环境持淡泊态度。孔子的继承者孟子则主张“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是士君子重视天伦之乐(伦理满足)、问心无愧(内心满足)、教育英才(教育贡献)的幸福观。最后一点也体现了使自己幸福和使他人幸福的一致。

  儒家思想一向认为,在人生中有比个体生命更为重要的价值,要求人应当有一种为道德价值和理想信念而超越物质欲求的思想境界。北宋大儒周敦颐特别突出信念与富贵的矛盾,在他看来,外在的富贵是常人共同追求的对象,但以富贵为人生目的,只是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一个君子必须超乎富贵的追求,因为对于君子来说,世界上有比富贵更宝贵更可爱的东西。这种至贵至富可爱可求的东西是“大”,相比之下,富贵利达不过是“小”。人若真能有见于“大”,则不仅可以忘却“小”,而且可以在内心实现一种高度的充实、平静、幸福和快乐。

  除了个人幸福外,中国古代也提出了社会幸福或幸福世界的概念。《礼记•礼运》中提出的“大同”概念是一个典型的幸福世界概念。大同社会的政治制度和伦理观念一切为公而不为私;公天下而不是家天下,政治权力应是公共享有的;政权传贤,用人选能;社会有良好保障和福利,人民乐意为公共事务尽心竭力;大同社会是一个诚信、和睦、平等的社会。这种古代的天下观和大同社会理想,以及公而无私的价值观,为后世儒家所传承,构成了儒家的幸福世界图景,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影响,并成为近代中国人向往理想社会的重要理念基础。

  总之,儒家文化的幸福观,重视现世的幸福而不是来世的幸福,突出内在的幸福而不是外在的幸福,关注个人的幸福的同时关注社会的幸福。

  (摘编自陈来《中国文化中的“幸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尚书》记载的“五福”观表明我国先民追求的幸福是世俗幸福,不包括内在的精神幸福。

  B.孔子抛弃了“五福”观,反对人们追求世俗幸福,主张人应追求最高幸福——完美的德性。

  C.根据孟子的幸福观,人们只要追求个人幸福,不必将个人幸福与他人幸福结合起来。

  D.“大同”思想构建了一个理想型社会,反映了儒家追求社会幸福的理念,为儒家世代继承。

  2.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重点论述了儒家幸福观在历史进程中的传承与发展,儒家主张重视精神幸福,追求个人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幸福保持一致。

  B.文章前四段主要论述了儒家幸福观的变迁,第五段论述的社会幸福观在儒家思想中一脉相承。

  C.文章引用《尚书》孟子》礼记》等古代典籍的内容,是采用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使论证具有权威性。

  D.文章采用了“分一总”式结构,最后一段总结儒家的幸福观并非虚无缥缈,它关注现实,关注人与社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论语》中记载孔子夸赞颜回箪食瓢饮不改其乐的品质,体现了孔子重视内心满足与安宁,淡泊物质生活。

  B.从《尚书》所记载的“五福”观到周敦颐的幸福观,可见,追求内在的精神幸福是历代儒家一贯主张的。

  C.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表达了要保持正直清白的品德,是他所主张的君子追求的幸福应超脱富贵的体现。

  D.儒家认为精神快乐是幸福之本,物质上富足的人享受着物质的供养,其实,在精神上并不快乐。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每年产生的垃圾多达上亿吨,堆积成山的垃圾正在逐渐吞噬着日益稀缺的土地资源。我国日常处理垃圾的主要方法是填埋,由此导致城市历年的垃圾堆存量高达6.8亿吨,侵占35亿多平方米土地。据统计,目前全国600多座大中城市中,有70%的城市被垃圾所包围,有25%的城市不得不把垃圾存到乡村,由此造成城市垃圾公害变成乡村公害。尤其是城市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内蒙古自治区西四旗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