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2021届高三质量监测(二)语文试题

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2021届高三质量监测(二)语文试题,以下是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2021届高三质量监测(二)语文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2021届高三质量监测(二)语文试题

共22题,约13000字。

  长春市普通高中2021届高三质量监测(二)

  语 文

  本试卷共 10 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 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  

  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 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衡阳雁”是古代诗词中的经典意象,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均与之相关,如杜甫“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等。

  “衡阳雁”意象之所以生成,当与“雁不过衡阳”的观念有关。关于其成因,前人有几种不同说法:一是地势使然。南岳衡山有七十二峰,最南端即位于衡阳的回雁峰。古人认为回雁峰地势极高,阻挡了雁南下的进程,故而将衡阳当作大雁南飞之极点,但我们现在知道回雁峰的海拔实际仅有 90 多米。二是外形酷似。宋荦等人认为回雁峰的得名源自其外形如飞动之雁,明代胡贞开《回雁峰游记》中也解释为:“盖衡之七十二峰,从洞庭叠翠南来,奔八百里至湘江,而一峰夭矫回伏若雁之落。”然此种解释难与诗歌中的“衡阳雁”意象以及“衡阳雁断”等典故发生关联。三是气候适宜。《吕氏春秋•季秋纪》曰:“季秋之月,候雁来宾……是月也,霜始降。”因此有人认为回雁峰以南气候极热,不利于雁的生存。但此处的“霜降”乃二十四节气之一,只是用以记载鸿雁南来的时间, 而鸿雁的迁徙实与其地是否有霜并无必然联系。就实际情况来看,大雁也确能飞至衡阳更南之地,据《会稽典录》记载,连越南也可见到大雁。既然如此,为何还会产生“雁不过衡阳”的说法呢?这应当与古人对雁的生活习性和九州边界的认识有关。

  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大雁春去秋来的生活规律,认为大雁于农历八九月间南来,十二月至翌年二月北归。他们对雁的认识虽然还较为感性,但也颇能与现代生物学知识相印证。因大雁的迁徙整体呈现出随阳习性的特点,《尚书•禹贡》将其称为“阳鸟”。古人认为随阴阳而迁徙之鸟都不是中国固有的物种。郑玄曰:“凡鸟随阴阳者,皆不以中国

  为居。”雁既然不居“中国”,则其所居当在边裔。古人认为可以用来区隔“中国”,也就是古九州边界的重要地点有两组四地。一组是作为燕、楚两地圣山的碣石与会稽;另一组是雁门与衡阳。山南为阳,衡山之南即是衡阳,所以《尔雅•释地》有雁门为北方荒凉边裔之地一说,《礼记•王制》有衡山是天下南端一说。碣石、会稽、雁门、衡阳均在九州的边界,是上古时期人们对“中国”边界认识的极限。

  现代生物学研究表明,大雁在西伯利亚、我国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北部一带繁殖,其南飞至越冬地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是从繁殖地出发,沿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进入福建、广东等地,最远可到南洋诸岛;二是从繁殖地出发,经由内蒙古进入华北地区,南下最远可到缅甸、印度。(冯国超主编《动物百科全书》)虽然碣石与会稽、雁门与衡阳不是鸿雁迁徙路线的真实两极,却均位于这两条路线上,因此古人将此四地看作大雁迁徙路线的极点。

  先秦时期,人们囿于对九州边界的认知局限,以衡阳为九州的南极,雁门为九州的北极,认为鸿雁从碣石和雁门南下,栖止会稽和衡阳,即郑玄所谓雁“不以中国为居” 者也。所以我们就容易理解为什么早期的诗文中均会将衡阳与雁门对举,也就能更容易读懂跟“衡阳雁”有关的作品了。

  (取材于孟国栋、孙晓磊《也说“衡阳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雁不过衡阳”的观念影响了“衡阳雁”意象的生成,关于这个观念的三种成因, “地势使然”说被认同度更高。

  B. 宋荦和胡贞开认为外形酷似飞动回伏之雁才是回雁峰得名的原因,但他们的看 法与“衡阳雁断”等典故相违背。

  C. 古人对雁的感性认识不仅与《尚书•禹贡》称大雁为“阳鸟”的原因相似,也与现代生物学的有关知识完全相符。

  D. 先秦人们对九州边界的认知限制了自身对大雁迁徙路线极点的认识,这是早期诗文中会将衡阳与雁门对举的原因。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章开篇从古代诗词意象的角度给“衡阳雁”下了准确定义,并举例说明“衡 阳雁”在古代诗词作品中具有经典性。

  B. 文章在论述中,先明确反驳了前人“雁不过衡阳”观念成因的三种说法,后顺 理成章地用一个设问句强调了观点。

  C. 文章直接或间接地引用了古今著作中的句子,不仅使论述内容丰富且有学术性, 也使论述过程既严整又有说服力。

  D. 文章末段对论述作了简要归纳,同时补充提及了早期诗文中均会将衡阳与雁门 对举的现象,增强了文章观点的张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王勃对“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描写,与当时人们对大雁的生活习性和 九州边界的认识有关。

  B. “春至衡阳雁,思归塞路长”,表明大雁在雁门和衡阳间的迁徙路线要比碣石和会

  稽之间的更遥远。

  C. 古代诗词中对“衡阳雁”意象的运用,不会因为作者缺乏现代生物学知识而使 作品的艺术性受影响。

  D. 古人认为鸿雁也会从碣石南下栖止会稽,这意味着如将碣石和会稽对举也有助 于理解“雁”的意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2019 年 9 月 17 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浙江杭州一个学术会议上报告称,经专家组评估,中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长江白鲟灭绝。这是继白鱀豚和长江鲥鱼被研究人员宣布功能性灭绝之后的又一坏消息。

  长江白鲟体型硕大,成鱼可长达七八米,游速迅疾,被称为“水中老虎”“中国淡水鱼之王”,它也是世界十种最大的淡水鱼之一。但多年来,长江白鲟始终未在渔民和科学家们的苦苦搜寻中现身。据此前报道,2003 年,中国水产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的科学家最后一次救助一条长江白鲟、放生并跟踪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2021届高三质量监测(二)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