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重庆南开中学2021高三3月第五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重庆南开中学2021高三3月第五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以下是重庆南开中学2021高三3月第五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重庆南开中学2021高三3月第五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约11790字。

  重庆南开中学2021高三3月第五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命审单位:重庆南开中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乡村,作为传统农业文化的生成之所,是道德秩序、乡土礼俗、故风旧习等传统的发生和维持的场域。随

  着乡村被卷裹到全球化的现代浪潮中,乡村的传统社会秩序受到冲击,乡村社会记忆也面临消退。

  乡村社会记忆,首先是生活在乡村中个体自身的社会经历反思,通过记忆的方式重构过往的个人生活经历,是个人生活史的重新赋意;其次是一场针对过往乡村生活的集体性追忆,是集体记忆的鲜活建构;最后是

  构建某一特定的地域、社区在国家民族层面中的社会记忆,构成社会转型和时代发展的生命档案。

  对个体来讲,记忆强调过去的历史事实与当下的关联,以及这种关联呈现出的意义。记忆内嵌于富有生

  命意义的日常生活大背景中,个体与集体的行动或交互行为附着于历史性的生活世界之中。个体的行动是在其所属集体或者社群特定的文化秩序支配之下进行的,这种秩序也反映了历史变迁的轨迹。每一个生活在其间的个体,都可以用他深刻的生命体验和丰富的心灵世界,保存社会转型和历史变迁的印记。近年来出现的短视频、返乡体、影视记录片等形式,开启了技术下沉与全民记录结媒的时代,正好反映了当代人对加速的现代性的不同“写作”方式。

  乡村人文遗产、文物古迹等构成历史语境中的“记忆之场”,它们成为呈现记忆消失的印记以及社会对过去或者失去的记忆重建的物质和精神依托。这些“记忆之场”正是勾连永远逝去的过去和当下这两个时空极值并重新阐释它们的媒介,其间,每一个体在这些“场”中赋予自己生活以意义与情感。

  总之,社会文化意义上的记忆,生成于现实社会并内嵌于社会框架之中,其本质是对过去的当下重构,在回忆与忘却的辩证关系中持续存在并达到富有生命感的情感意义。记忆产生于社会又缔造了社会(或社群),个体记忆是在社会记忆中形成的。同时,记忆具有重建性并通过依附一个社会“意义框架”被保存下来。乡村生活世界的记忆成为生活在其间或曾经生活在其间的人们的一种遗产性的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紧密地关联着传统、风俗、故土、人情,真实地表现在日常的生活生产实践中。

  (摘编自项继发《重拾乡村社会记忆》)

  材料二:

  当前,在我国大规模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如何留住乡村肌理,传承民间记忆,是每个新农村规划者共同

  思考的问题。

  浔龙河村位于长沙县,距离长沙市仅30公里,但由于耕地面积少,外出打工的人较多,是一个名副其实

  的“空心村”。这些劣势在柳中辉眼里却可转化为优势:人少,集中安置就相对容易;耕地少,土地多样性就

  丰富……

  于是,柳中辉带领团队携巨资返乡创业,2009年,他当上了浔龙河村党总支第一书记。返乡创业之初,

  一切并没有想的那样简单。单单说服村民们搬到统一规划的地方去居住,就让他们费尽脑筋。“一开始我们想建楼房,但乡亲们习惯了独门独户,嫌楼房憋屈,后来我们设计成了联排别墅,每家都有前后院,都有车库,一楼可以做门面商铺;大家说想吃自己种的菜,我们就在住宅旁边规划了50亩耕地作为景观莱园;乡亲们又说锄头耙头放哪?于是我们又在菜地里增加设计了工具房……”经过无数次协商,柳中辉及其团队不厌其烦地修改规划,以满足乡亲们的意愿。如今,破旧脏乱的农村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白墙灰瓦的联排别墅和青砖铺成的乡间道路,每家门口都停放着小汽车。

  柳中辉认为,新农村建设不是让农民都进城住,而是在考虑农民的需求的前提下,让城市文明融入乡村,

  (摘编自常理《过“城市生活”留古镇乡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球化的现代浪潮给乡村带来了极大冲击,乡村社会记忆面临消退的风险,这是材料一立论的背景。

  B.个体的乡村社会记忆,是个人对自己的乡村生活经历的反思、重构,其中也可以反映乡村的历史变迁。

  C.浔龙河村新农村建设一开始面临的问题,是乡村发展中的“新”与“旧”的冲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D.生态产业、文化产业、教育产业是浔龙河小镇长远发展的重点,旅游产业、康养产业是其必要的补充。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村人文遗产、文物古迹等是重拾乡村社会记忆的媒介,在重拾乡村社会记忆的过程中具有物质与精神双重属性。

  B.重拾社会文化意义上的乡村记忆,需要着眼于乡村的过去,准确回忆乡村的历史,形成富有生命感的情感意义。

  C.材料一侧重从理论上分析“重拾乡村社会记忆”这一话题,材料二则用具体实例回答如何“留古镇乡愁”这一问题。

  D.重拾乡村记忆成为了一部分生活或曾经生活在其间的人的自我选择,材料二中柳中辉身上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选择。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已经离开凤凰的沈从文在自己的小说《边城》中深情地描绘了湘西端午节赛龙舟、捉鸭子,青年男女对歌传情等民俗。

  B.侗族作家潘年英用文字书写故乡一个坐落在贵州黔东南州天柱县名叫“盘杠”的小山村,探讨故乡的常与变。

  C.2020年,农业农村部指示,各地不得阻挡已落户城市但拥有宅基地的人返乡建房,自建房可以登记自己的名字。

  D.从1991年起,每年的公历4月1日至10日,洪洞县都在洪洞大槐树明代迁民遗址举行大型的寻根祭祖节活动。

  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结构层次。(4分)

  5.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今天我们该如何“留住乡愁”。(6分)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泰州??桃花扇

  祝勇

  ①泰州与一个人的名字息息相关:孔尚任。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一六八六年),这位孔子第六十四代

  孙,以水利官员的身份抵达泰州。他或许没有想到,这座水城修改了他的身份-当他离开这里时,他的官职

  已经无足轻重,而他在这里完成的戏剧却使他名噪天下,他为这出戏起了一个动人魂魄的名字-《桃花扇》。

  ②悖论也正是在此时出现-孔尚任最初是带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来到泰州的,他来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重庆南开中学2021高三3月第五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