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四川省遂宁高级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第十次周测语文试卷

四川省遂宁高级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第十次周测语文试卷,以下是四川省遂宁高级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第十次周测语文试卷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四川省遂宁高级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第十次周测语文试卷

共22题,约10030字,答案扫描。

  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 答选择题时,必须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  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4. 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涵养平和的心态盛玉雷

  进入互联网时代,公共生活愈发由线下延伸到线上。从热衷跟帖盖楼,到频频微博互 动,从个性表达观点,到社群互帮互助,“人人都能手持麦克风”,公共舆论场从未像今天   这般热闹。

  但热闹里往往也少不了喧嚣。一段时间以来,“大声嘶吼”成了部分人表达自己的惯常   方式,“一言不合就……”甚至入选了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粽子和豆腐脑要吃咸的还是甜   的,相声圈师徒反目应该支持师傅还是徒弟,熊孩子与路人打闹谁更占理……简单的议题讨   论轻易就会“开撕”,使得海纳百川的舆论场变成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炙烤着网民焦   躁的情绪,冰冻着并不复杂的真相。

  从以前“不懂得生气”,变得倾向“一言不合就生气”,这一现象本身也在网上引发争   论。有人说,“会生气”是个人权利意识的觉醒,恰恰是种社会进步。司机路怒是因为前车   不遵守规则,用餐突然暴起是缘于孩子吵闹影响公共秩序,面对侵犯个体权利的行为,“生   气”成为一些人表达社会是非观念、提醒公民素养的主动选择。

  然而,当许多这样的个体反应,通过社交网络的放大发酵,就会成为互相点燃的引信。   只和持相同意见的人们抱团,使得人们难以发现自己思考方式的漏洞,增加了走向极端的可   能,这便是社会心理学中“集群极化”效应。在集群刺激之下,看似正当的“生气”,逐渐   演变成对自身权利的过度反应。

  在一个多元社会,利益的冲突与妥协、价值的碰撞与交融、观念的萌生与变迁不可避 免。碰撞冲突中,“生气”无可厚非,但表达“生气”的方式却应该有的放矢。任何时候,   “灼伤彼此”“以毒攻毒”都不是消解分歧、化解矛盾的良策。

  当“吃瓜群众”身陷情绪泥沼,就需要有人挺身相助。对那些有能力定纷止争的人来 说,绝不能仅仅满足于当一个网红或者大 V,而要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性精神,引导网民共建当代中国公共舆论领域的“罗伯特议事规则”,通过和谐有序的探讨、条分缕析的解   惑,避免网民陷入集群极化的陷阱。

  去年 9 月,围绕要不要建大型对撞机,丘成桐和杨振宁在网络上各抒己见;紧接着,针对要不要产业政策,林毅夫和张维迎公开辩论。这样的理性交锋,没有动辄挥舞道德大棒,   而是思维碰撞、火花四射。在尊重对方前提下切磋观点,不仅没有让哪一位当事人“掉

  价”,反而让真理越辩越明,让真相荡浊涤清。

  色彩斑斓的世界离不开每一种颜色的汇聚。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形成,都要经过从分歧   到最大公约数的阵痛;任何一件舆论争议的解决,也是依赖感同身受的换位思考,而不是党   同伐异的不断争吵。说到底,“不合”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言”就“不合”、“不合”   就“生气”的简单粗暴。多些彼此尊重宽容,少些一言不合,方能让弥漫社会的戾气、火 气,转变成弥合差异的和气、弥足珍贵的朝气。

  (摘编自《 人民日报 》)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互联网时代,公共舆论场热闹非凡,但同时也存在着各种“大声嘶吼”的喧嚣。 B.司机因前车不遵守规则而路怒,这种正当的“生气”体现了个人权利意识的觉醒。 C.社会的多元化,必然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碰撞冲突,以致“以毒攻毒”“灼伤彼此”。  D.只要换位思考、彼此尊重,就能够弥合差异、消除分歧,使社会充满和气与朝气。

  2. 下列对原文的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标题“涵养平和的心态”即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观点,开宗明义。  B.文章采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层层深入,逻辑严密。  C.文章通篇是通过对社会上弥漫的各种戾气、火气的批判,来论证作者的观点的。  D.文章分析具有较强的辩证性,作者认为“生气”无可厚非但也不应该反应过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大声嘶吼”的喧嚣,使得网民的情绪变得更加焦躁,即使是简单的议题,其真相往往  也容易被掩盖。

  B. 所谓“‘集群极化’效应”,即放大发酵个体的反应,它必然导致人们走向极端,对自  身权利反应过度。

  C. 共建当代中国公共舆论领域的“罗伯特议事规则”,需要和谐有序的探讨、理性分析、  细致释疑等方式。

  D. 丘成桐和杨振宁围绕要不要建大型对撞机的交锋,以尊重对方为前提,理性交锋,进而  让真理越辩越明。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21 世纪以来,全球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值得注意的是, “环境”与“贫困”两大问题相互交织,生态贫困问题正成为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上的新“陷阱”。毫不夸张地讲,全球生态贫困问题不解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人类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更无从谈起。从本质上讲,生态贫困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与自然关系异化的客观结果。从人的需求角度来看,生态贫困是由于人的基本生态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而导致的生活困难状态,比如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四川省遂宁高级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第十次周测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