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2021届高三复习课时跟踪检测:鉴赏古代诗歌(5份)

2021届高三复习课时跟踪检测:鉴赏古代诗歌(5份),以下是2021届高三复习课时跟踪检测:鉴赏古代诗歌(5份)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2021届高三复习课时跟踪检测:鉴赏古代诗歌(5份)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鉴赏古代诗歌(5份)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古代诗歌的综合选择和比较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Word版含解析.doc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鉴赏古代诗歌的三类形象 Word版含解析.doc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Word版含解析.doc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Word版含解析.doc

  课时跟踪检测(十七) 鉴赏古代诗歌的三类形象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钓 屿【注】

  [明]郭汝霖

  天畔一舟横,长风万里行。

  黄鼙浮浪远,钓屿芜波明。

  蜃气山将结,涛声笛共清。

  倚樯时浩啸,奇览慰生平。

  【注】 嘉靖四十年(1561年)闰五月,册封正使郭汝霖一行乘坐“封舟”向琉球王国进发,航行到钓鱼岛海域即兴而作此诗。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乘舟在大海上航行的情景。既描绘了封舟在大海上扬帆远航的生动场景,也写出了磅礴的气势。

  B.颔联写初见钓鱼岛。诗歌借着对封舟的动态描写,将钓鱼岛这一主要表现对象自然而然地推到读者眼前。

  C.颈联用想象的艺术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钓鱼岛的风景,给人一种迷蒙飘逸的美感与和谐安详的听觉感受。

  D.尾联写诗人倚靠着船上的桅杆不时地浩歌长啸,奇美的祖国山川,让他感到足以告慰平生,直抒胸臆。

  解析:选C C项,“想象”错,涛声为实写,应为“虚实结合”。

  2.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人形象。

  答案:诗人是一位具有强烈使命感、充满豪情、热爱祖国山河的官员。①他乘坐封舟破万里浪,努力完成朝廷交给他的政治使命。②他面对祖国壮美山河,兴奋喜悦,倚靠桅杆浩歌长啸,体现出爱国者豪迈的诗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九日①水阁

  韩 琦②

  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注】 ①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传统的重阳节。这一天既要登高怀远,也有以菊花酒配螃蟹的饮食习俗。②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这首诗作于宋英宗治

  ……

  课时跟踪检测(十九)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寓居吴兴

  曾 几①

  相对真成泣楚囚②,遂无末策到神州。

  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鸠。

  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

  低回又作荆州③梦,落日孤云始欲愁。

  【注】 ①曾几:两宋之际诗人。此诗作于宋室南迁之后。②楚囚:《世说新语•言语》载晋室南渡后,士大夫多聚会新亭相视流泪,王导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③荆州:指汉末王粲见天下大乱,遂去荆州依附刘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用典,慨叹自己只能徒作楚囚相对,无计克复神州,流露出诗人极大的无奈。

  B.颔联连用两个比喻,由国事到伤感自己颠沛流离,无处栖托,表达惆怅不平之情。

  C.颈联内容上紧承颔联,直写国家沦亡后南北音讯断绝,诗人不能滞留风雨中的凄清。

  D.尾联写国事和家事如此,自己又漂泊落魄如此,诗人不由得徘徊低迷,心怀郁郁。

  解析:选C C项,“紧承颔联”错,从内容上看,应该是承接首联的,尾联是承接颔联的。

  2.有论者认为诗中的“秋风秋雨”“落日孤云”具有某种象征意味,简要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四个意象都是诗人眼前的真实自然之景,但还有抽象意义。①“秋风秋雨”象征了当时混乱而让人心伤的政治形势,寄寓了诗人悲秋的愁闷,愁绪如风雨般侵袭笼罩;②“落日孤云”象征了诗人漂泊无依而不知归宿何处的处境。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南安军【注】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谁同出?归乡如不归!

  ……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 古代诗歌的综合选择和比较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经鲁祭孔子而叹之①

  李隆基

  夫子何为者,栖栖②一代中。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③。

  叹凤嗟身否④,伤麟怨道穷⑤。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⑥。

  【注】 ①开元十三年(725)冬,一向崇儒的唐玄宗到泰山封禅,路过孔子故里,亲自祭祀,写了这首诗,对孔子一生的坎坷际遇感叹不已。②栖栖:忙碌不安,指孔子周游列国。③汉代刘余封鲁王,拆了孔子故宅,改为鲁王宫。④《论语•子罕》:“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⑤《史记•孔子世家》:“及西狩见麟,(孔子)曰:吾道穷矣!”⑥《礼记•檀弓上》:“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夫明王不兴,而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将死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用了反问,既有对孔子的同情,又隐含着对其不合时宜做法的质疑。

  B.“地犹”两句照应诗题,点出现在经过的这里就是孔子的出生地邹邑,感叹孔子的后人竟连他的故居也不能保住。

  C.尾联说孔子被后世隆重祭奠,他希望死后能够留名和得到重视的梦想如今已然实现。

  D.这首诗虽然用典很多,但都紧合孔子身世,故读起来也不觉其多。

  解析:选A A项“对其不合时宜做法的质疑”与诗意不符。

  2.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欣慰之情。诗歌尾联的意思是:如今我来祭奠,看见两楹之间的奠仪如此隆重,应当就是孔子当年梦见的那样,他的梦想今天终于变成了现实,该多么高兴啊!表达了作者的欣慰之情。②敬仰之情。尾联写眼前隆重的祭奠仪式,表达出人们也包括作者对孔子的崇敬和敬仰。③自得之意。尾联也隐含着作者以明王自居的意思,觉得现在天下已经大治,实现了孔子的社会、政治理想,“天下其孰能宗予”的“孰”正是自己,不无自得之意。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①(其四)

  苏 轼

  萱草②虽微花,孤秀自能拔。亭亭乱叶中,一一劳心插。

  牵牛独何畏,诘曲自芽蘖。走寻荆与榛,如有夙昔约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2021届高三复习课时跟踪检测:鉴赏古代诗歌(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