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教学研究室2021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教学研究室2021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期末联考语文试题,以下是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教学研究室2021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期末联考语文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教学研究室2021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共22题,约12290字。

  青海省大通县教学研究室2021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期末联考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 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士人或称儒士,是中国传统社会以儒为业的知识群体。元朝的士人有专门的户籍,称为儒户,当时全国有儒户11 万余户,其中北方腹里地区有儒户 3 890 户,江南地区据学者估计有 10 0647户。可以说,江南士人是元朝士人的主体部分,是元朝士人的代表。

  唐宋以来,士人成为中国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主要角色,士人除了涉足科举和国家统治以外,也积极参与地方事务。南宋灭亡以后,元朝江南士人基本失去了做官的机会,社会地位下降,处境恶化。在不利的情况下,大部分儒士开始适应新的环境,重新选择生活道路。于是,出仕学官成了多数江南士人最后的归宿,学官成了江南士人在元朝的新的社会角色。这种新的社会角色的形成,是元朝统治特点决定的。江南士人在四等级结构(蒙古、色目、汉人、南人)中地位最低,做学官是其不得已的选择。这种情况限制了江南士人政治才能的发挥,给元朝统治带来不利的影响。但总的来看,元初江南士人社会角色的转变,在当时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它为元代儒学教育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保证了传统儒学的传承和发展,有利于江南社会的稳定。

  元朝士人入仕艰难,其个人和家族的发展陷入困境,大量江南士人到都城(游京师)寻找发展机遇,展示自己的才能,期盼得到元朝皇帝或权贵的关注,进而得到任命。一旦他们的生活稳,定下来,江南士人就开始构建人际关系网络,争取尽快取得荐举做官的机会。江南士人结交的对象有京城的汉族官员,也有一些蒙古、色目官员,诗文唱酬和燕集是他们社会交往的主要方式。

  从材料来看,相当一部分士人得以留京做官,也有人得到荐举离京到地方担任学官或地方官,当然也有人死在京城或失望而归。从当时的社会舆论来看,江南士人将游京师的意义,提到人生观的高度,将其作为实现完美人生的信念,在这种信念的支配下,元代江南士人产生了游京师的使命感和强烈的动力。如士人陈字前往上都,到了居庸关写道∶”邻家三数妪,对我清泪倾。问我膳饭否,虑我衣裘轻。大 笑挥之去,我岂儿女情。”

  通过游京师,江南士人向元朝中央政权反映江南社会诉求,也将儒家的思想和治国理念向元朝统治者广泛宣传。尽管游京师的江南儒士之中,求官的人居多,但他们”能优游京师,出入馆阁,与四方缙绅韦布交游”,这本身就是传播和扩散儒家传统文化的行为,如此多的江南儒士活跃在大都的政治和文化舞台,对元政权实行汉法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持。从江南儒士大规模游京师的现象中 ,我们可以看到江南士人在逆境中顽强抗争的勇气,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顽强的生命力。

  在元朝儒学”不行于世”的情况下,大量江南士人归隐,成为隐士。一些退居乡间,耕读为业,享受安静的隐居生活。一些缺乏经济基础的士人则流荡于江湖,艰难谋生。相当一部分隐士通过务农、经商等不同手段致富,重新成为地方社会中影响较大的人物。元代江南隐士已经不是以前朝代与世隔绝的群体,他们不仅追求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还追求对地方社会的影响与控制,通过他们的提倡和身体力行,影响地方政府和社会舆论,重建他们在江南社会中的权威。

  (摘编自申万里《多元政治文化背景之下的元代江南士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元朝士人是以儒为业的知识群体,拥有户籍;江南地区的儒士最多,是元朝士人的代表。

  B.江南士人身处逆境,社会地位下降,做官机会渺茫,出仕学官便成了他们不得已的选择。 C.江南士人的处境恶化和地位低下限制了其政治才能的发挥,给元朝统治带来不利影响。

  D.江南士人的去向不同,有人走向仕途,实现人生信念,其余人只好忍受寂寞的隐士生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第一自然段使用数据来论述元代儒士在全国的分布情况,严谨而又有说服力。

  B.文章从角色转变、游京师、权威重塑三方面论述江南士人的价值意义,论述有层次感。

  C.作者引陈孚诗歌,论述了江南士人游京师的重大意义以及他们对游京师的重视程度。

  D.文章从进退两方面论述了江南士人顽强抗争的勇气以及中国传统文化顽强的生命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限制士人发展的各种因素均不利于元朝的社会稳定,而他们通过各种关系争取入仕机会的举措值得肯定。

  B.士人除了涉足科举和国家统治以外,还积极参与地方事务,成为中国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主要角色。

  C.不是每个江南士人的运气都好,无论是家族陷入困境,还是游京师、归隐,他们都不会给社会添乱。

  D.江南士人在四等级结构中的地位最低,但他们还是通过诗文唱酬等方式与蒙古、色目、汉人、南人结交。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

  ”丝绸之路”名称和概念在 20世纪上半叶的译介、传播进程,展示出其发展的主要线索和基本样貌。19 世纪末、20 世纪初,通过译著的介绍,在汉文文献中已谈到丝绸之路。自20 年代起,在中文相关译作中已采用了”古丝商之路””蚕丝贸易通路”运丝通路”等不同的称呼;至迟于 20 年代末,已开始使用”丝路”丝道”等译名。从 30 年代初起,由于斯坦因、斯文赫定等在西北新疆等地探险活动的直接推动,以及中西交通史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又与这一时期”开发西北”的呼声与思潮相联系,缘此诸因,经学人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教学研究室2021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期末联考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