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解析版)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解析版),以下是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解析版)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解析版)

共22题,约24210字。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谣言”属于多数人觉得无需定义便知道的概念。人们一般以为,谣言是人与人之间流传的未经核实的消息,即“传言”。其实,传媒专家对“什么是谣言”也无统一意见。他们大多数用“谣言”指不能尽快证实或无法证实的信息。这是因为许多被当成“谣言”的传言,后来都被证实或部分证实;那些未能证实的传言也不等于无中生有,只是缺乏确实信息才无法证实。

  也有专家把谣言视为“宣传”的一个品种,而宣传,按社会科学泰斗哈罗德•拉斯韦尔的定义,是一种控制舆论的手段。还有专家建议,讨论谣言应区分“不准确的信息”和故意欺骗的“误导信息”,二者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把不利言论都归为“故意欺骗的信息”。

  对传媒研究来说,如何定义谣言或传言不是重点,因为研究谣言不是要找到可用来当作罪名的定义(如“欺骗”“污蔑”“破坏”),而是为了搞清传言的社会生成机制,它传播的究竟是怎样一种信息或知识。

  最早关心谣言社会机制的心理学家威廉•斯登发现,当人们口耳相传故事时,越到信息链末端,故事越简短,最后成了一句概括语。斯登的学生戈登•奥尔波特,在与另一位心理学家约瑟夫•波兹曼合著的《谣言心理学》一书中,用实验证实了斯登的看法,经过五到六次口耳相传后,70%的最初叙述细节会丢失。他们还总结了传言的三个特点:单调,即细节的丢失;突出重点,即只挑某些细节来说;消化,即传谣者对信息的主观理解使消息发生变化。从传言发生机制看,大多数谣言只是传言,与处于传言链上的个人是否“恶毒”无关。

  谣言与闲言碎语不同。罗伯特•克奈普在《谣言心理学》一文中,称谣言是“未经正式证实的公共言说”,“听上去可怕,其实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交流,包括神话、传说和幽默玩笑”。就是不宜把谣言太当真,但应从它的“公共言说”上探寻为什么没得到“正式证实”的原因。

  克奈普特别强调传言的“公共性”,认为传言是由于人们关心某一公共事件和出于某种大众心理传起来的。他把谣言归为三类:第一类是幻想,即白日梦。它能传播是因为大家都这么希望,如日本油料短缺,所以二战快结束了。第二类是恐慌,是大家都害怕的事,如世界末日、食盐短缺。第三类是挑拔离间,如日裔美国人都是日本奸细。克奈普还指出,第一类是正面谣言,后两类是负面谣言,负面谣言比正面谣言更易传播。

  社会心理学家玛丽安•艾茵姆在《葡萄藤式的知识:作为(知识) 探索的流言》一文中指出,传言是一种不同于“独语”的对话;“它不是某个人或权威在向相对陌生的公众灌输自己知识的那种报告或训话。传言发生在亲朋、邻居的熟人小圈子,所有参与者一起寻找某种知识。就此而言,它不是在讲课,而更像一个讨论班”。

  艾茵姆还指出,人们传流言,总觉得新奇、有趣,但未必听过就相信,所以第一次从别人那里听到流言时往往会追问:“怎么知道的?”有人以为人们听到传言就会相信。其实,传言取信于人并没有这么简单。艾茵姆说,害怕流言惑众是因为不相信或低估民众对信息的思考力:一个人对传言感兴趣,往往是因为他已经察觉到事情可疑,想探求究竟,于是流言也就成为真实的“催化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会科学泰斗哈罗德•拉斯韦尔认为,谣言是宣传的一个品种,是控制舆论的手段。

  B. 戈登•奥尔波特和约瑟夫•波兹曼对传言的社会生成机制做了研究,他们用实验证实了斯登的看法。

  C. 传言在口耳相传的过程中,往往会丟失许多细节或只剩某些细节。

  D. 有的科学家认为,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交流,谣言和幽默玩笑类似,不应该太认真。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公众对谣言的一般认识说起,引出专家对“什么是谣言”的各种解释。

  B. 文章从谣言的社会生成机制的角度,结合实例,阐释了谣言传播的特点。

  C. 谣言与闲言碎语不同,这从克奈普的观点“未经正式证实的公共言说”中可以得到证明。

  D. 文章引用艾茵姆的论述,指出传言并不易取信于人,具有消极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媒专家们认为如何定义谣言或传言其实并不重要,因为他们对“什么是谣言”也没有统一的意见。

  B. 不利的言论虽然不都是“故意欺骗的信息”,但它是负面的,容易引起恐慌,甚至达到挑拨离间的效果。

  C. “受疫情影响,粮食短缺”的谣言,比“双黄连口服液可有效治疗新冠肺炎”的谣言更易传播。

  D. 人们听到传言,觉得新奇、有趣,但不一定听了就相信,所以人们对信息有自己的思考力。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最后做出判断。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

  A项,谣言“是控制舆论的手段”说法错误,原文是“宣传,按社会科学泰斗哈罗德•拉斯韦尔的定义,是一种控制舆论的手段”。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年12月16日,我国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52、53 颗北斗导航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所有中国地球轨道卫星全部发射完毕。这标志着“北斗三号”核心星座部暑完成,并与服务于国内的“北斗号”、服务于亚洲的“北斗二号”联合组网,拉开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精准服务的大幕。

  “北斗三号”卫星“天团”里有3类队员,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中园地球轨道卫星。24颗中国地球轨道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