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安徽省名校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中联考高一语文试题

安徽省名校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中联考高一语文试题,以下是安徽省名校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中联考高一语文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安徽省名校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中联考高一语文试题

约10970字。

  2020-2021学年安徽名校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一语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是传统工匠古国。古代工匠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传承技艺的同时,形成了悠久的工匠文化,并在中华悠久历史中不断流淌,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宝贵财富。当下,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汲取营养,有助于涵养和培育新时代工匠精神。

  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培育尊重工匠、崇尚劳动的社会风尚。尊重工匠、崇尚劳动是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社会基础。我国传统文化中十分珍视工匠职业。尊重工匠劳动。在我国古代,工匠被称之为“百工”,被认为是社会不可或缺的职业阶层。正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对工匠地位的重视,一些能工巧匠才被社会所认可赞同,被时代流传与推崇。比如,鲁班、李冰父子、张衡、祖冲之等,都是令后人传颂的“能工巧匠”。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社会中尚且存在不尊重工匠、轻视劳动的观念和心态,认为工匠只是体力劳动者,这严重阻碍了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弘扬。因此,培育和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尊重工匠、崇尚劳动的精神营养,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珍视工匠、尊重劳动的价值观念,提高工匠的社会地位。

  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培育精益求精、臻于完美的工匠品格。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所内化的工作态度和职业品格。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精益求精是古代工匠们的至高追求。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品格也推演至其他领域,如“庖丁解牛,技进乎道”、贾岛“推敲”二字的斟酌,逐渐形成了治学立德的哲学态度。《考工记解》中“周人尚文采,古虽有车,至周而愈精,故一器而工聚焉”,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能工巧匠们日积月累不断追求技艺精进的精神品格。

  当前社会,工作生活节奏加快,人们过于追求速度和效率,产生敷衍了事、急功近利、焦虑不安、浮躁气盛等不良心态,缺少了追求极致和臻于完美的执着和专注,严重影响了工匠精神的培养。因此,培育和弘扬断时代工匠精神,要汲取我国传统文化中精益求精的工匠品格,大力倡导“慢工出细活”的工作态度和职业品格,沉得下心、耐得住性子,做到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实现产品从量到质的提升。

  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建立产品追潮和质量监督的工匠制度。“物勒工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运用最早的质量监管方式,主要用于手工业生产过程中。就是在我国古代,官府要求器物制造者将工匠名字、监造者、生产机构,甚至制造日期、数量、器物编号等信息铭刻在器物之上,以便官府对官员和工匠的绩效进行考核。“物勒工名”作为我国古代相对完善的产品追溯制度,有效地保障了古代社会手工业的产品质量,加强了古代官府对手工业生产和工程建筑质量的监管。

  当今社会,针对粗制滥造、假冒伪劣产品时常出现的问题,要建立健全严控质量的工匠制度体系,不断改进质量监督管理,完善对产品质量、性能、安全等方面的硬性规范,形成一种督促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倒逼机制。可以借鉴传统文化中“物勒工名”的做法,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集监督管理、服务于一体的监督管理制度,完善从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到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的产品追溯和质量监督,形成全方位的职业道德约束,助推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培育。

  (摘编自王敏《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培育工匠精神》)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工匠文化历史悠久,既是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B. 工匠是我国古代社会必不可少的职业阶层,深受人们重视,因而被称为“百工”。

  C. 精益求精是对工匠最高要求,甚至被推演至其他领域,成为治学立德的哲学态度。

  D. “物勒工名”指在器物上铭刻工匠名字、监造者、生产机构等信息,以便于考核绩效。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指出“我国 传统工匠古国”,再从古代说到当下,自然引出观点。

  B. 文章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如何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培育工匠精神。

  C. 文章运用例证、引证、喻证和对比论证,将道理阐述得清楚明白,令人信服。

  D. 文章在论证过程中十分注意联系当前社会现实,体现出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班、李冰父子、张衡、祖冲之等“能工巧匠”被后人传颂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对工匠地位的重视。

  B. 当今社会仍存在不尊重工匠、轻视劳动的错误观念,以及敷衍了事、急功近利、浮躁气盛等不良心态。

  C. 由《考工记解》中相关记载可知,我国古代能工巧匠们不断追求技艺精进,这正是工匠精神的生动体现。

  D. 如今,要杜绝粗制滥造、假冒伪劣产品,建立健全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有必要采用“物勒工名”的做法。

  【答案】1. D    2. C    3. 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乡村文化是传统文化生民的家园,是乡民在长期生产与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道德情感、社会心理、风俗习惯、是非标准、行为方式、理想追求等,表现为民俗民风、物质生活与行动章法等,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们,反映了乡民的处事原则、人生理想以及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安徽省名校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中联考高一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