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2020-2021学年重庆市万州二中高2020级高一上期中期考试语文试题

2020-2021学年重庆市万州二中高2020级高一上期中期考试语文试题,以下是2020-2021学年重庆市万州二中高2020级高一上期中期考试语文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2020-2021学年重庆市万州二中高2020级高一上期中期考试语文试题

共22题,约12080字。

  万州二中高2020级高一上期中期考试语文试题

  时间: 150 分钟    总分: 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典的形成总是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民族和地域相联系,因而经典具有了某种特殊品格。但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还表现于它的超时代价值。《论语》 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体现了春秋时期政治体制及伦理关系中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内含从普遍的文化层面加以阐释的可能,例如,今天我们可以从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的层面进行阐发,思考如何使个体充分履行各自义务的问题。经典不仅有超越时代的价值,更有超越地域的世界性的意义。真正的经典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它是世界文化共同财富的组成部分。中外经典,概莫能外。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文化中的经典,其重点讨论的正义问题的意义和价值不只适用于西方:儡家典籍(论语》讨论的仁道原则,其意义同样超越中国。在不同的文化尚未相互作用时,这样的意义也许隐而不彰,但当不同文化彼此相遇,经典的世界性的意义就会显现出来。

  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就意味着我们要开眼界。在阅读、理解经典的过程中,如果眼界封闭,常常会给经典的理解带来多方面的限制:而视域的扩展,则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经典。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引进来,借鉴西方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主动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不管是西方文化的引进来,还是中国文化的走出去,都既要以其各自的特殊内涵为背景,也要以它们所具有的普遍意义为前提。

  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及其对经典理解的影响,今天依然可以看到。“ 西学东渐”这一思想背景,使我们可以在更广的文化参照视野之下反观经典自身,从经典中读出以往的思想家们未能读出的新的意义。仅仅封闭、限定于单一传统,无助于理解经典的深沉内涵。

  基于上述前提,对时下一些流行看法似乎需要再思考,如“以中释中”,即以所谓纯粹传统中国概念去理解中国的问题,这种思路明显忽视了经典的普遍意义。外来语已逐渐输入并融入现代汉语,这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外来思想和观念内容。当我们用受外来语影响的现代汉语去理解经典时,相应地也受到外来语背后的深层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因而,试图以“纯而又纯”的中国观念去解释以往的经典,事实上已缺乏可能性。与之相比,王国维在二十世纪初所倡导的“学无中西”的观念则更具有开放意识,他就是在当时世界文化融合的背景下,以世界文化视野来反思和理解多样文化经典的。近代梁启超、章太炎、梁漱溟等大儒者,他们尽管以回归或延续儒学为学术旨趣,并对西方文化有各种批评,但他们对以往经典的诠释在不同层面上都受到西方外来观念的影响,都体现了“学无中西”的理念,这也就是他们的学说被称为“新儒学”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杨国荣《经典的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经典的形成与特定的文化、民族和地域有关,同时又有超越时代和地域的价值。

  B.经典是世界文化的共同财富,尤其不同文化彼此相遇,其世界意义更加显现。

  C.借鉴西方的历史文化成果,我们可以从经典中读出前人未曾发现的新的意义。

  D.“ 新儒学”的大儒们能辩证认识西方文化,对其持既批评又充分借鉴吸收的态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经典具有普遍意义”为前提,提出要以开放的视野来阐释经典的建议。

  B.文章在解释经典的“超时代价值”和“世界性意义”时,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C.文章从“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方面,来论证打开眼界有助于深入把握经典。

  D.文章批评了一些忽视经典普遍意义的看法,并引出了“学无中西”的“新儒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理解经典的内涵,应该跳出经典的特殊性限制,着重分析它的普遍意义。

  B.“新儒学” 既接受西方文化观念也批评西方文化,体现了“学无中西”的理念。

  C.外来语在输入时不可避免地带来外来思想观念,进而不可避免地影响对经典的理解

  D.“以中释中”的尝试在现实中走不通后,王国维开始倡导“学无中西”的理念。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

  据《人民日报》11月12日报道,“双11”的消费盛况,反映的是大海般的内需潜力无论是“买买买”引发的抢单,还是“停不下来”的快递小哥,都让 “消费”这个词显得如此动人的心魄。到今年,“双11”刚好走过10年,从一家电商的促销活动发展成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消费节日,也为观察中国的消费升级和经济发展打开了一扇窗口。

  与现在动辄千亿级的成交额相比, 很少有人会想到,2009 年“双11″的成交额只有5000多万元。10 年来,“双 11”成交额的高歌猛进,反映出消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2020-2021学年重庆市万州二中高2020级高一上期中期考试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