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一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级中期语文试题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一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级中期语文试题,以下是甘肃省天水市秦安一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级中期语文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甘肃省天水市秦安一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级中期语文试题

共23题,约12190字。本试题参照全国卷二的基本题型,注重基础,知识与能力训练。命制规范,难度适中,答案详细,适合中等偏上学生训练。

  甘肃省秦安一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级中期试题

  语  文                                               

  命题人: 张多永 陈芳    审题人:贾耀发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无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他的“三吏”、“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存者无消息,死者为沉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杜甫爱民之情丹心耿耿,情义相照。

  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它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不傲,光而不妖。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种文化自信与古典诗词偕隐同行,玲珑剔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时代,烛照千秋,辉映未来。

  (摘自2018年2月12日光明网《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家国情怀是中国古典诗歌永恒主题之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先贤圣道,家国大义”。

  B.文中引用王昌龄《出塞》一诗的目的是在表达王昌龄对李广英雄气概的敬佩。

  C.朱熹认为“君子”就是“品格高尚”之人,尽管他们遭遇各不相同,但其“磊磊落落”中必然有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

  D.文中“边塞况味”,或表现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或流露出比乡愁更强烈的家国荣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一段引用名言,并对其进行解释和分析,从而水到渠成地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B.作者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意在论证即使在乡愁如此浓郁的诗里,家国情怀也未曾缺席。

  C.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D.文章二、三两段运用层进式论证方式从边塞况味到忧国忧民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古典诗词的家国情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家国情怀积淀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深隐于民族血脉的薪火相传,它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

  B.先贤们的“忧国”体现在为国奉献的义勇和担当上,而身处和平盛世的我们,更应该做好“爱国”的本分,这就是一种家国情怀的传承。

  C.唐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共同开启了中国诗歌的巅峰之门,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

  D.文章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挖掘出我国古典诗词的文化价值,让我们在认同中传承,在践行中坚定信心,这恰是对文化自信的具体例释。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指运用各种方法延长可移动文化遗产寿命的专业性活动。保护技术推进的核心是找到与遗产变化状况相适应的保护方法,以便及时对藏品进行预警、干预,使藏品保持健康的状态。在此过程中,预防、治理、修复三个方面的技术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预防是所有的减缓文化遗产恶化和损毁的行为的总称,它涉及光照度、环境条件、安全、防火和突发事件的准备等方面。治理是通过外界的干预直接作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为,是为了消除正在损毁遗产的外界因素,从而使遗产恢复到健康的状态。根据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病痛”情形的差异,治理技术可以分为杀虫、去酸、脱水和清洁等类型。修复是对已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一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级中期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