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赤壁赋》课后练习1

《赤壁赋》课后练习1,以下是《赤壁赋》课后练习1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赤壁赋》课后练习1

约6210字。

  9 赤壁赋

  课后篇巩固提升

  随堂演练

  一、课文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击空明兮溯流光

  流光:江面浮动的月光。

  B.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舳舻:船头和船尾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

  C.哀吾生之须臾

  须臾:一瞬间,片刻。

  D.托遗响于悲风

  悲风:悲凉的箫声。

  解析D项,“悲风”,悲凉的秋风。

  答案D

  2.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壬戌,我国古代传统农历纪年的干支纪年之一,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B.我国古代一月内有些日期有特定的称呼,“既望”是农历十五,“朔”是农历初一。

  C.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曹操的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

  D.周郎,即周瑜。称周瑜为“周郎”,在这里既是因为周瑜年轻,也有对周瑜的赞美之意。

  解析B项,“望”是农历十五,“既望”是农历十六。

  答案B

  3.下列对节选部分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2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一曲洞箫,凄切婉转,隐喻了客人怅惘、失意的胸怀,也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

  B.“客”借夜游赤壁所见的江水、明月与对英雄人物业绩的联想,生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悲叹与“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幻想。

  C.第3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从客人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其中包含着一种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当时思想的一个方面。

  D.文中的“客”一方面“哀吾生之须臾”,另一方面“羡长江之无穷”,可见“客”的内心也是十分矛盾的,这种矛盾来自于“挟飞仙”“抱明月”的空想。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2)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二、语言运用

  5.苏轼在《赤壁赋》中表达了一种旷达、超然的洒脱,请根据下面文段的具体语境,模仿画线句子,再写三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构成排比句。

  人能做到旷达,实在不简单。旷达是对人生的感悟,是对世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赤壁赋》课后练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