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海南省海口四中2020-202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海南省海口四中2020-202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以下是海南省海口四中2020-202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海南省海口四中2020-202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22题,约15800字。

  海口四中2020-202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毋不敬!”这句类似咒语的箴言,是《礼记》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敬的本义,不是对待别人的态度,而是对待自己的要求,是自己端正自己,让自己警醒起来。所以,“毋不敬”这句话的第一要义是不要不敬重自己。

  一般认为,敬与不敬,是关涉孝与不孝、诚与不诚、君子与小人的问题。但古人之所以对敬这个问题特别重视,根本原因在于,敬与不敬,不只是如何对待他人的问题,而首先是关乎自身究竟是人还是畜生的问题,这才是古代人与现代人对待敬的最大不同。在《礼记》中,子路引用孔子的话说:“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孔子如此强调敬在祭礼中的主导作用,其实具有某种警示世人的意味。人们不禁要反问:如果在参加祭礼的时候缺乏敬畏之心,乃至玩世不恭,那会怎么样呢?历史的教训是:不能敬者,败以取祸!这就不只是关乎是人还是畜生的道义问题,而且是关乎生死的生命问题!《左传》中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个典故,讲的就是“失敬弃命”的生死故事。故事的主角成肃公在出征前依照常规参加例行祭祀,在社庙接受脤肉的时候,漫不经心,态度举止失礼,不幸被在场的刘康公言中:“今成子惰,弃其命矣,其不反乎!”成子这样失敬,无异于放弃自己的性命啊!他此去大概回不来了吧?果然,成肃公后来死在了战地。这个故事似乎有些危言耸听,但对于古人来说,祭祀不敬的因果报应之事经常发生。这正如现代社会的交通事故,每天都会以惨不忍睹的画面提醒人们:小心上路,谨慎驾驶,注意安全。人们对此深信不疑,但又时常抱有侥幸。怎样避免成子失敬之祸,无论对于古人还是今人,都是一个不得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面对的人生课题。

  怎样才能做到敬呢?孔子给出的答案是“修己”,孟子给出的答案是“存心”。这两位圣人都强调,要做到敬必须发自内心而自警。而《礼记》的回答却略有不同:“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初看起来,这个回答似乎有点偏题,但实际上说的正是敬的根本。敬,不是一时表演出来的礼貌,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礼乐常态。《礼记》针对恒敬的人生难题——要做到一时的敬易,要保持一贯的敬难——从礼和乐两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有效的治难办法:一是致乐以治心,用音乐加强人的内在修养,让人安下心来;二是致礼以治躬,用礼来端正外貌,使之庄重恭敬起来。庄重恭敬,人就有威严。心里只要有一点点不平和,有一小会儿不愉悦,鄙俗狡诈之心就会乘虚而入,马上就会在外表上表现出来;外表上只要有一点点不庄重,有一小会儿不恭敬,轻率怠慢之心就会随之而来。

  一言以蔽之,做人要敬。用礼和乐来加强自我修养是一门人生的基本课程,君子和小人概莫能外,古人和今人一样道理。

  (摘编自刘建华《从箴言“毋不敬”说起》)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礼记》的第一句话“毋不敬”的意思是对自己要敬重,而非对别人敬重。

  B.古人认为,敬与不敬是衡量一个人孝或者不孝、诚或者不诚的最重要标准。

  C.我们对待敬,应当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要做到敬,必须发自内心而自警。

  D.无论古人还是今人,君子还是小人,在人生中都要用礼和乐加强自我修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从“毋不敬”的要义谈起,接着探讨敬与不敬的问题以及做到敬的方法。

  B.文章以成子“失敬弃命”的生死故事为例,从反面论证了祭礼中敬的重要性。

  C.文章不仅论证了敬在中国古代的内涵,同时关注了当代人对敬的认识和看法。

  D.文章引用《礼记》中的“礼乐不可斯须去身”,旨在论证古代人为什么要敬。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孔子认为,在祭祀中,心存敬意比祭礼形式更重要,并希望以此来警示世人:不能敬的人,可能会招来祸患。

  B.与孔子、孟子注重一时之敬不同,《礼记》更重视一贯之敬并提出了治难的方法:致乐以治心,致礼以治躬。

  C.心存敬意,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心怀不敬的人,则有可能沦为畜生,或者遭遇丧身之祸。

  D.人的内在修养与外在神态是紧密关联的,心里的不愉快会在外表上表现出来,外表的不恭敬也会影响内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记

  新华社北京 5月28日电  共和国法治建设,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2020 年5月28日下午,北京,人民大会堂。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 2879 票赞成、2 票反对、5 票弃权,高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热烈的掌声,在万人大礼堂久久回荡。5 年磨一剑,宣告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这是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承载着几代立法者、法律工作者乃至亿万人民的梦想。

  重庆,嘉陵江畔,歌乐山下。近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海南省海口四中2020-202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