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2021届高三“一起考”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1届高三“一起考”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以下是2021届高三“一起考”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2021届高三“一起考”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共23题,约17910字。

  2021届高三“一起考”大联考

  语文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民族文化特征看,中国人大都崇尚一种从家庭安全和稳定出发的服从大局的意识和文化;从政治文化角度讲,“中国”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不仅指政权,更寓含着共同民族文化根基,有家园、祖国的含义,在患难时期有着很强的凝聚力。在中国,发达的家庭关系及其衍生出来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伦理,是“社会”这一概念的核心内容。而且,中国的这种“社会”与国家之间并非二元对立,更多的是内外呼应,我们可以称之为家国关系。对此,可结合本次疫情,从多个方面来观察和分析。

  以家为本位的文化传统。这次大疫在中国暴发的时间非常特殊,恰好赶在春节。正月初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吹响了抗疫战斗的号角。对于中央的号令,全国人民的配合范围之广、程度之高,体现了家本位文化的稳固作用和家国情怀的聚合作用。在改革开放顺利发展的时期,即便整个社会的空间流动性和结构变动性都非常剧烈,家庭的作用也只是在默默地发挥。但当这次疫情汹涌而至,政府明确号召“居家隔离”,使得家庭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单元被凸显,家庭对于中国社会稳定的结构性力量明显地显露出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国人的家庭观念推已及人,便能扩展到与他人的关系中。为什么当中国人听到西方人说防病毒不出门限制了个人自由,会觉得荒谬和不可思议?就是因为在中国人心中,不出门丝毫不能说明中国人不爱自由或者更怕死,它真正说明的是中国文化以家为核心,中国人关注家人安全,也能体谅他人同样的感受。

  家国同构的治理模式。中国应对疫情的最大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人民为中心”。疫情期间的“以人民为中心”,就是把经济的考虑放在一边,“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种对生命的高度重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民如伤”“民为贵”的时代升华。我们的一些关键做法,也呈现出家与国相依相偎的关系。从下往上看,全国人民居家防疫,家庭、社区“各自为战”,基层社区严防死守,从家庭到村庄、社区、街道、县市都守家有责、守土有责,绝对支持从中央到地方的大一统指挥;从上往下看,党中央态度鲜明、坚定有力,各级党委政府压实责任,全国各地物资、人员高效调度,有力确保基层社区自救、家庭居家防疫。正是这种家国一体、上下呼应的抗疫格局,造就了同心同德、共克时艰的有效局面。抗疫取得的重大胜利充分说明,在中国,家就是国家稳定的基础,国就是万家平安的保障。

  历史上,只有家国关系内外呼应、协调一致,百姓仁而不遗其亲、义而不后其君,忠臣出于孝子之门,家齐而国治之时,才能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发展。可见,社会治理的关键在于如何理顺家与国的关系。这次疫情再次显示出,家国关系始终是中国社会结构的基石,国家政治以人民利益为本、以万家疾苦为重,人民群众以爱国爱家为美德、以家齐国治为己任,是上下同心、稳定繁荣局面的关键所在。

  (摘编自周飞舟《从疫情看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材料二:

  人类的一切关系中,血缘关系是最亲密的关系。因此,由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家庭是最合天理、最自然的人际关系。尽管在家庭关系中也会存在不可避免的利益摩擦,但是,相对说来,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无间、家庭成员间的真诚关爱与无私奉献精神,毫无疑问是一切别的人际关系比不上的。因此,家庭中产生的价值观是最自然、最合天人伦理道德也是最理想的价值观。逻辑上说来,必然的结论就是:和这种家庭结构同构的家族社会结构也必然产生最理想的价值体系。因此,我们可以说,家族社会中酿造出来的价值体系是全人类最理想的价值体系,是全人类最高的价值追求和归宿。这种追求用最通俗的话来说,就叫“天下一家”,或“亲密得像一家人”。

  只就正义或公道而言,在别的人际关系中,也能够产生某种程度的正义或公道,但是只有在家族社会结构中,产生公正(公道)的可能性才会达到最大值。因为在家族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从道义上来说,都承认所有的其他家族成员是亲人、是自己人。通常情况下在亲人和自已人中的利益分配是比较公正的,更何况家族结构中的最高权威往往是父母或最年长者或德高望重者,他们在家庭或家族成员间如何进行财产分割、权力分割、矛盾调解方面,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比之别的成员或别的社会结构的成员显然具有更大值的公正性。

  中国传统社会是典型的家族社会结构,所以,这个社会结构必然产生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这样举世无双的价值体系。这个价值体系并非是孔子一个人的贡献,它是中华民族至少五千年来的大家族社会结构在解决利益分配、权力地位、弥合纷争等方面时应对种种问题而产生的种种对策后凝聚而成的必然结晶。

  (摘编自辜正坤《中国人的国家观和家国情怀》)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发达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伦理与国家之间并非二元对立,更多的是内外呼应,我们可以称之为家国关系。

  B. 对于中央的防疫号令,全国人民的配合范围之广、程度之高,最能彰显家本位文化的稳固作用和家国情怀的聚合作用。

  C. 全国人民居家防疫,基层社区严防死守,是因为党中央态度鲜明、坚定有力,各级党委政府高效调度全国各地物资人员。

  D. 中国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家本位的文化传统,家国同构成为基本特征,家国关系也构成了社会稳定的基石。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社会的空间流动性和结构变动性非常剧烈,家庭对于中国社会稳定的结构性力量就已经明显地显露出来了。

  B. 中国人不觉得防病毒不出门限制了个人自由,是因为中国文化以家为核心,中国人关注家人安全,也能体谅他人同样的感受。

  C. 中国在应对疫情时把经济的考虑放在–边,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升华。

  D. 社会治理的关键在于如何理顺家与国的关系。因为历史经验表明,只有家国关系内外呼应、协调一致,才能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发展。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国传统家族社会结构产生的价值体系对中国人生活的影响的一项是 (   )

  A. (孔)融七岁时,值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一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

  B.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遂烹彘也。

  C. 魏武又尝言:“人欲危己,己辄心动。”因语所亲小人曰:“汝怀刃密来我侧,我必说心动。执汝使行刑,汝但勿言其使,无他,当厚相报。”执者信焉,不以为惧,遂斩之。

  D. (汉文帝)初封于外为代王,生母薄太后,帝朝夕奉养无倦怠。太后病三年之久,帝侍疾,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所用汤药,必先亲尝之而后进。

  4. 请结合材料内容,给“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下一个定义。

  5.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项,“我们可以称之为家国关系”错误。根据原文中“在中国发达的家庭关系及其衍生出来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伦理是社会这一概念的核心内容。而且,中国的这种社会与国家之间并非二元对立更多的是内外呼应我们可以称之为家国关系”可知“中国的这种社会的核心内容包括发达的家庭关系及其衍生出来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伦理”,选项遗漏了信息。

  B项,“最能彰显家本位文化的稳固作用和家国情怀的聚合作用”错误。根据原文中“对于中央的号令全国人民的配合范围之广、程度之高体现了家本位文化的稳固作用和家国情怀的聚合作用”可知“最能彰显家本位文化的稳固作用和家国情怀的聚合作用”说法绝对且于文无据。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地铁里的狗

  [英]伊丽莎白•罗巴德

  20岁那年,我第一次离家在外居住,所以我养了只狗做伴,它就是包福。虽然它体重比我还重,还有一口利牙,可是却很温柔,不管走到哪里,只要有它在身边,我就会感觉很安全。

  为了要有白天的自由时间,享受在公园散步的悠闲时光,我选了一份在波士顿市区的晚班工作,时间从下午4点到午夜12点,美中不足的是,我必须在半夜时分搭地下铁回家。经过一些时日我有了心得:表现疏离是很重要的生存之道,我总是避免和其他人有眼神接触,并随时带一本书,在搭车时阅读。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2021届高三“一起考”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