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综合测评试题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综合测评试题,以下是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综合测评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综合测评试题

共17题,约12590字。

  单元综合测评(三) 第三单元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

  拿去主义

  陈 诏

  “拿来主义”是鲁迅的一篇杂文的题目,现在已成为引进、吸收外来文化的一个专用名词,同样重要的是“拿去主义”,虽然未经鲁迅述及,却也值得一提。在“文化热”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呼声越来越高。可是在有些同志的心目中,所谓“交流”,就是指“拿来”,至于“拿去”,对不起,意识不强,也许还没有考虑。这实际上是单向流程,而不是双向流程。“来而不往,非礼也。”中国是礼仪之邦,总不能光拿人家的啊!

  有些同志认为我国的民族文化落后、陈旧,对是否有输出价值和竞争能力表示怀疑。其实,这些同志未熟谙西方的心理和行情。须知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互为补充,不可代替,从而构成世界文化的整体。中国文化,诸如长城、秦始皇兵马俑、汉代墓葬中的金缕玉衣、唐诗、宋词、《红楼梦》等等闻名世界,这是众所周知的。即使是未被我们重视的所谓“糟粕”,西方人的评价也常常出人意料。例如老庄哲学和《易经》,我们认为是完全过了时的东西,而目下在西方却大为走运。许多科学家对目前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无法进行概括,他们找来找去,终于在老庄的“道”和《易经》的爻象中找到了合适的语言,并给以很高的评价。这里说明一个问题,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毕竟是一座内容丰富的宝库,我们大可不必妄自菲薄,说得一无是处。

  但是,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如果我们拿出去的永远是一些陈年百代的古董、祖传的遗物,那也不能使我们今天的中华儿女脸上增光。对西方读者来说,他们既想了解中国的昨天,当然也想了解中国的今天和明天。所以拿出去新的文化成果,才是今天中国人的光荣职责。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近几年来,西方学者对中国当代文化艺术有了较多的关注。就以文学方面来说,王蒙、冯骥才、谌容、张贤亮、王安忆等作家的作品已陆续有了各种译本,被介绍到西方,有的还有专著论述,成为新一代的汉学家的研究课题。但也应该承认,我国当代文化在西方的影响还是有限的,要在国际上占一席之地,赢得声誉,看来还要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推出中国当代的文化产品,当然必须顾及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如果不能反映当代中国的风貌,如果“拿去”的和“拿来”的是一样货色、一副面孔,人家是绝不会报以青睐的。所以对热衷于“拿来”的同志来说,切忌以照搬为能事,以模仿为时髦。否则,“拿来”容易,“拿去”就困难了。正如一位来自美国的汉学家所说:“中国作家切不可费力去迎合西方读者的品位,要完全为中国读者而写,写出中国自己民族的特色,写出西方没有的风格。这样,才能引起西方读者更强烈的兴趣。”“拿来主义”是我们所要提倡的;“拿去主义”也是我们所要强调的。中国的文学家、艺术家、文化人应该有勇气,有志气,广泛吸收、消化外来的营养,发展自己的优势,努力攀登文化高峰,拿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先人的优秀成果,贡献于全人类。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一段中说“中国是礼仪之邦,总不能光拿人家的啊”,作者认为“光拿人家的”不符合“礼仪之邦”的风度,必将遭人唾弃。

  B.作者指出,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应该说是互为补充,不可代替,那些认为我国民族文化落后、陈旧,不具备输出价值和竞争能力的说法是错误的。

  C.许多科学家对目前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无法进行概括,最后在老庄的“道”和《易经》的爻象中找到了合适的语言,对未知世界进行了全新的解读。

  D.最后一段引用一位来自美国汉学家的说法,主要强调“拿去”的东西除要与“拿来”的保持一致外,还要有创新性和自己的特色。

  B [A项,曲解文意,“作者认为‘光拿人家的’不符合‘礼仪之邦’的风度,必将遭人唾弃”有误;C项,“对未知世界进行了全新的解读”表述有误,无中生有;D项,“强调‘拿去’的东西除要与‘拿来’的保持一致外”有误。]

  2.对于“拿去主义”,有些人“意识不强,也许还没有考虑”,作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哪些?(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拿来主义’是我们所要提倡的;‘拿去主义’也是我们所要强调的”,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认为我们要强调“拿去主义”。(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5分)

  芦草之思

  王巨才

  那时秋风渐紧,霜叶飞红,忽然就想起了家乡的芦草。

  芦草,即芦苇,亦称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古诗词中经常提到它,足见在骚人墨客心目中,它也算一道颇堪赏读的风景。镜头里、画面上、诗词文章中,只要有了那么几束临风摇曳的花穗,立马便活泛、生动、爽朗、辽远起来。但在家乡人眼里,它不过是普通的茅蓬野蒿,不需费工费时,又能提供生活的不时之需,故称之为“草”,这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综合测评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