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吉林省通化市集安综合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吉林省通化市集安综合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以下是吉林省通化市集安综合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吉林省通化市集安综合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共18题,约11440字。

  语文

  总分:120  分   时间:12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2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语言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可以用来传递信息、思考推理、传承文明、身份认同。人使用一种语言,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并以这种文化身份存在。

  社会生活中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需要语言。商贩用语言叫卖商品,教师用语言传授知识,医生用语言探查病情。俗语“三寸舌胜过百万兵”,就是指语言发挥出的极致的交际作用。当然,中国文化很重谨言慎行,言行合一。“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光说不练假把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交际生活中人们为界定社会关系也需要语言。《论语》中有“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就是提醒人们在交际生活中要了解对方。中国人素来注重说话的场合和彼此的关系,以界定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

  精神生活中人们思考推理、认知外界需要语言。“话不说不明,灯不挑不亮”,没有语言,概念便没有依托,推理进程很难进行。语言是认知成果的储存场所,思维的成果也需要用语言表达出来。精神生活中人们进行情感交流也需要语言。《荀子》云:“故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良言价值无可比拟,千百年来语言成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使人们的精神得到慰藉。

  文化生活中人类创造、记载、传播文明需要语言。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习得一种民族语言的同时,也是在习得这一民族的文化,每一种语言都蕴含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和生态。今天,保护濒危语言和方言、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已经成为弘扬中华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语言在加强民族身份认同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共同的语言身份将相同文化背景的人联结在一起,使他们即使身处他乡也能得到社会归属感和心理慰藉。小说《最后一课》中,面对母语教育权利被剥夺,法语教师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语言是把民族凝聚在一起的重要纽带,是使民族永远充满生机活力的源泉。

  人类既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也生活在语言的世界中。绚烂多彩的社会生活,抽象繁复的概念推理,复杂多变的喜怒哀乐,都可以用语言来描述和书写。语言把人与人联系在一起,把人类同周遭世界联结在一起,把人类的精神世界联结在一起。人类的一切生活无不跟语言相融相连,正如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所说:“想象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想象一种生活形式。”生活里的语言灵动活泼,构成了世界上最美妙的音符。语言有多丰富,生活就有多精彩。

  (摘编自黄彩玉《语言是一种生活方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人类的一切生活都跟语言相融相连,语言能用来传递信息、思考推理、传承文明等。

  B.保护濒危语言和方言是我们弘扬中华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种重要表现。

  C.“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光说不练假把式”充分说明中国人很注重说话的场合。

  D.《最后一课》中法语教师的话说明语言能把民族凝聚起来,使民族充满生机活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论证了“语言就是一种生活方式”这一中心论点。

  B.文章从社会生活、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等方面来论述语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C.文章第二段至第五段是分论部分,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证,各段间是递进关系。

  D.文章在论证中多处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引用的主要有俗语、名人名言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俗语“好马出在腿上,好人出在嘴上”就是指精神生活中人们进行思考推理需要语言。

  B.相对于注重说话的场合以及彼此的关系,中国文化更讲究谨言慎行,更看重言行合一。

  C.人类生活在语言世界中,人的社会生活和喜怒哀乐、概念推理等都只能用语言来记录。

  D.异地相逢的老乡也能得到社会归属感和心理慰藉,是因为他们拥有共同的语言身份。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黄油烙饼

  汪曾祺

  萧胜满七岁进八岁了。他爸妈在很远的外地工作。奶奶一个人在家乡,说是冷清得很。他三岁那年,就被送回老家来了。

  奶奶不怎么管他。奶奶有事。她老是找出一些零碎料子给他接衣裳,接裤子。他的衣服都是接成一道一道的,一道青,一道蓝。倒是挺干净的。奶奶还给他做鞋。再就是给他做吃的。玉米面饼子,小米面饼子,萝卜白菜,炒鸡蛋,熬小鱼。奶奶把饭做好了,就在门口嚷:“胜儿!回来吃饭咧……!”

  后来办了公社食堂。还是小米面饼子、玉米面饼子。可小米面饼子里有糠,玉米面饼子里有玉米核磨出的碴子,拉嗓子。掺假的饼子不好吃,可萧胜还是吃得挺香。他饿。

  奶奶吃得不香。她从食堂打回饭来,掰半块饼子,嚼半天。其余的,都归了萧胜。

  奶奶的身体原来就不好。她有个气喘的病。每年冬天都犯。萧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吉林省通化市集安综合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