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1届高三第一次素质测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1届高三第一次素质测试语文试卷(解析版),以下是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1届高三第一次素质测试语文试卷(解析版)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1届高三第一次素质测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共22题,约34000字。

  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21届高三第一次素质测试

  语 文 试 卷(解析版)

  本试卷共8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冠疫情俨然已成为二战以来全球最为严重的公共危机,其涉及国家之广,对于政治、经济、生活甚至生态环境影响之深,在不少方面已超过1929-1933年的大萧条。新冠疫情何以会迅速蔓延全球?这对于世人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全球化与技术化的发展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使得各国居民间的往来愈加便捷。但是,另一方面,这也会推动新冠病毒在全球的迅猛传播,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人口拥挤的大城市往往首当其冲。从九省通衢的武汉、意大利最为富裕和现代化的伦巴第城市圈、英国的经济中心伦敦到世界之都纽约皆成为疫情的重灾区。基于经济效益导向的全球产业链高度分工,因疫情供应链的突然中断,使得不少国家从N95口罩、医用棉签、防护服到呼吸机皆捉襟见肘,无法有效供给。黑格尔曾言,遍览各民族的历史,我们可以得知,各民族未从历史中学到东西。回眸过往,霍乱作为“十九世纪的世界病”,随着火车、轮船的发明肆虐全球,人口聚集而拥挤的大城市由于城市地下水系统匮乏、卫生设施薄弱,霍乱通过粪口途径广为传播,昔日的“全球化之都”伦敦首当其冲。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认为近代以来社会所依赖的各种技术手段与生产方式,其实都蕴含了众多风险。如果说,过往阶级社会的驱动力可以概括为“我饿”,风险社会的驱动力可以表达为“我害怕”,焦虑的共同性代替了需求的共同性,“风险社会”由此产生。一言以蔽之,全球化与技术化给世人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蕴含着深不可测的社会与技术的风险。

  当前,如何应对新冠疫情这场全球性的公共危机,是世界许多国家政策议程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基于全球新冠肺炎确诊数、感染率、治愈数、死亡数以及累积趋势的数据分析(时间截至2020年4月),不少西方国家成为新冠肺炎的重灾区。与此同时,有可能成为新冠肺炎重灾区的东亚主要国家与地区疫情防控,已见阶段性成效。中国基本控制疫情,率先全面复工复产,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思潮逐步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倡导“小政府、大社会”治理理念,使得疫情暴发之初,西方国家在病毒检测、公共医疗设施与防疫物资供给等方面严重不足;各国政府政策不一,甚至各行其是,缺乏统一连贯而有效执行的疫情防控政策,以致西方国家难以实现精准防控,新冠疫情从欧洲到北美呈波浪式发展,且一浪高过一浪。反之,能够实施精准、统一疫情防控政策的国家,其治理图景呈现从波峰逐渐滑落至波谷的曲线趋势,虽然在某一阶段的数据会呈现高位,但是随之不断下滑至谷底。因此,有效应对疫情,国家能力建构至为重要,东亚取得成效在于其悠久的强大国家传统,以及民众的自觉与自律精神,后者也体现于侨居海外华人的行为方式之中。

  对于这场全球性公共危机,政府之间的全面合作以及政府有效治理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政府的有效度体现于国家能力,即安全秩序的供给力和公共政策的执行力两个重要层面。同时,国家能力需要跳出“大政府、小社会”抑或“小政府、大社会”论争的窠臼,建构“强政府、强社会”良性互动的治理结构,这是全球新冠疫情下应对的路径选择。

  (摘编自陈辉《新冠疫情下全球治理之道》)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冠疫情是全球最为严重的公共危机,对全球很多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等方面都产生巨大影响。

  B. 推动新冠病毒在全球的迅猛传播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化与技术化的发展,人口拥挤的大城市首先深受其害。

  C. 新冠疫情期间,不少国家的N95口罩、医用棉签、防护服等防护物资断供,原因是疫情供应链的突然中断。

  D. 东亚国家能够有效应对疫情,是因为东亚国家具有悠久的强大国家传统,能够实施精准、统一疫情防控政策。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把新冠疫情的影响与1929-1933年的大萧条进行对比,目的是引发人们思考如何应对新冠疫情。

  B. 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问题,再深入分析全球化与技术化带来的影响,然后指出应对新冠疫情的办法。

  C. 文章既肯定了全球化与技术化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也指出了它的潜在风险,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性。

  D. 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方法恰当,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伦敦曾经因为城市地下水系统和卫生设施问题,而导致霍乱广为传播。人们已从这件事中受到警觉。

  B. 只要焦虑的共同性代替了需求的共同性,“我害怕”代替了“我饿”,“风险社会”就会产生。

  C. 没有政府之间的全面合作以及政府有效治理,就难以在化解这场新冠疫情全球性公共危机中获胜。

  D. 作者认为,全球新冠疫情下应对的路径选择,应该建构“强政府、强社会”良性互动的治理结构。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A项,“新冠疫情是全球最为严重的公共危机”扩大范围。原文是“新冠疫情俨然已成为二战以来全球最为严重的公共危机”。

  B项,“人口拥挤的大城市首先深受其害”错误,原文是“人口拥挤的大城市往往首当其冲”。

  D项,“是因为东亚国家具有悠久的强大国家传统,能够实施精准、统一疫情防控政策”以偏概全。“东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北斗工程诞生之前,我国曾在卫星导航领域苦苦摸索,在理论探索和研制实践方面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1983年,以陈芳允院士为代表的专家学者提出了利用2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来测定地面和空中目标的设想。

  北斗工程按照“先区域、后全球”的思路,分“三步走”。

  作为解决“有无”问题的第一步,北斗一号需要花小钱办大事,验证系统设计思想的正确性。1993年初,我国提出卫星总体方案,初步确定卫星技术状态和总体指标,次年研制工作全面展开。北斗一号系统于2003年建成,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3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1届高三第一次素质测试语文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