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控高一语文试卷(解析版)

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控高一语文试卷(解析版),以下是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控高一语文试卷(解析版)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控高一语文试卷(解析版)

共26题,约244620字。

  平谷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质量监控试卷高一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包括五道大题,26道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姓名和考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卡交回。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①哲学家对读书的理解,往往不是关注读书的种类,或是读书的方法,而是关注读书的意义。从哲学的观点来看,读书的意义,仅要从个体的知识需要来理解,更重要的,是把读书作为人类历史性活动的实践来理解,从人类文明传承发展的需要来理解。文字和书写的发明,其重要性在于,从此人类的经验可以超越面对面的授受而广泛传递。于是,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阅读、书写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慧得以超世代累积、传承、增长的最重要方式。知识与智慧的薪火相传,端赖于书写的文字,于是读书成为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②中国古人早就重视读书。孔子的一生,既是教育者的一生,也是学习者的一生、读书人的一生:《史记》记载“韦编三绝”的故事,是孔子勤奋读书的生动写照;《论语》中记录的很多孔子语录,如     ,也是孔子热爱读书的最好见证。

  ③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而“儒”最广义的所指,就是“读书人”。读书人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受到高度尊敬,是中华文明崇尚读书的一种表现,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特色。虽然读书也曾被一些人当作求取功名、财富的阶梯,但应看到,历经几千年的文化陶养,读书已成为多数读书人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读书本身就成为目的,成为享受。中国文化史上津津乐道的“孔颜乐处”,恐怕指的就是读书之乐吧!颜回是孔子唯一认定的“好学”的弟子,所以,至少读书是这种孔颜之“乐”的重要部分。在当代读书人中,人文学者读书大概最接近于以“无功利”的美学态度读书,也比较接近以读书为乐的古风。

  ④现代人读书无非两种,读专业之书和读非专业之书。五柳先生提倡“好读书,不求甚解”。我以为,读非专业的书,大可“好读书不求甚解”;而读专业的书,则切不可不求甚解。用史迁的话说,应该“好学深思,心知其意”。不同的书要求不同的读法,而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读书习惯,没有固定的模式。如果读中国文化的经典,这里我推荐宋代大儒朱熹的读书诀:“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朱熹在这里讲的主要是读经典之书的方法,也就是把读书作为修养自己心性的一种活动。这虽然是古代哲学家的读书观和读书法,但同样值得今人思考。

  ⑤读书与修身有着密切关系,修身的首要一条就是读书。不过,在这个问题上,朱熹的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存在分歧。理学认为要成圣贤既要读书又要修身,脱离读书去修身或脱离修身去读书,都不可取;而心学则认为,要成圣贤,只要修身,增进心性修养就可以了,读书是没有用的。所以,人如何才能成为圣贤,是两条办法还是一条办法,就构成了从宋代到明代思想史的主要背景。现在看来,光读书并不能一定增益你的道德品质,但如果不读书,仅仅从事心性修养,那么道德发育程度也是有限的。因为如果对社会、人以及人际关系的认识不能建立在健全理性的基础上,就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而要达到理性的自觉和明澈,就离不开读书。

  ⑥修身的“身”主要    指生理的躯体,    人的各种行为的综合载体。修身实际上是指如何使一个人的身体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      ,这个提法本身尚未进入心理层面,比如,一个人虽然行为上服从了,       心里未必认可。      ,在儒学经典《大学》里,又强调“正心诚意”,意即行为背后的动机也应与行为遵守的规范相一致。这样,一个人的行为和人格就比较稳定,“修身”也就从外在的行为进入到内在的道德心理层面。正心修身还包括要把那些不良的、破坏性的情绪排除掉,这就涉及保持心理健康的问题。

  ⑦在现代社会中,如果我们能学会动中求静则对社会以及我们个人的身心都有益处。“养德养生只是一事”,人的所有危害心理健康的情绪,都是从人有一个“小我”开始的,如果能剔除“小我”,危害性的情绪就消失了。所以,修身最好的境界是把德性培养、人格完善和自己的发展融为一体。读书也是一种练功,是一个收心去杂念的过程。要读书,就要凝神静虑,致心一处。有些人光读些“大全”“技巧之类的实用书籍,这是生存的需要,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在一个注重人格全面发展的社会中,只读那些能赚钱的书,毕竟是浅薄的。人们应该多读一些对人类的生命处境加以关怀和思考的书籍,包括一些很好的文学作品。

  ⑧今天要建构学习型社会,就不能不追溯到我们的读书传统。在这方面我们有先天的优势。其实在民间也是一样,明清以来,“读书人”在基层社会里都是很受尊重的。士大夫就是做官的读书人,所以“读书”和“读书人”在中国文化中很受重视。

  ⑨我注意到,好的传记作品能对年轻人起到兴起立志的作用。很多前辈学者往往从读优秀传记中受益,这一点给我们带来启发。冯友兰先生是中国哲学史的奠基人之一,可是据他自己讲,青年时对他影响特别大的是富兰克林的自传——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很多。总之,回过头来看,这些大家之所以成为大家,不仅仅因为他们读了大量的经典著作——经典著作当然是他们立身处世的最基本的东西,但在另一方面,确立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是那些特别能够激励他们、对他们有兴起之功,尤其是对青年人非常有益的优秀人物的传记。出版界可以多关注一下这个现象,不仅仅把中外经典图书印出来给大家阅读,还要把那些激发今人为远大理想而奋斗的典型人物介绍出来,优秀传记作品的影响力,是难以估量的。

  ⑩此外,需要发掘经典阅读的实践形式。现在提倡“经典重读”“书香社会”,这些追求非常好,但不能局限在书斋里读书。经典阅读的方式已经出现了很多变化。我认识一批四五十岁的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爱好,就是读传统经典,比如他们自己编选了一本王阳明的书信小册子,加上一点简单注释,就开始读,然后把心得体会发布出来,一起讨论交流,而且还强调学以致用。这些人中有的人在经营企业,是很忙碌的,却仍然发奋读书,而且读了就要用,用在提升自己身心的修养。这只是一个例子,如果留心观察,还可以注意到这个时代涌现出来的更多的读书方式,这方面是我们以往关注不够的,却应纳入到“经典重读”的思考里边来。

  1. 将下列《论语》中的选句填入第②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B.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C.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D. 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 将下列副词依次填入第⑥段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是    而是    但是    然而    所以

  B. 不仅    而且    因此    然而    因为

  C. 不仅    也是    但是    因此    所以

  D. 不是    却是    可是    因此    因为

  3. 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颜回是孔门中唯一的“贤者”。《论语》云:“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B. 五柳先生即陶渊明,“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代表作品有《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

  C. 史迁即司马迁。所著《史记》被誉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D. 朱熹与程颢、程颐合称“程朱学派”。“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他读书时的感悟。

  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强调的修身指人们的精神行为要完全符合社会道德规范。

  B. 作者倡导只读对人类的生命处境加以关怀和思考的书籍。

  C. 作者认为人们应该多加强经典阅读,减少文学作品的阅读。

  D. 作者既提倡“书斋里”读书,也鼓励多种读书方式。

  5. 下列对作者肯定的读书方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读书要有“无功利”的态度,乐在其中。

  B. 读书要摒弃“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陋习。

  C. 读书最好做到“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D. 读书要成为一种修养个人心性的活动。

  6. 作者认为读书的意义远大,请简要概括。

  7. 第⑩段,作者提倡发掘多种经典阅读的实践形式,结合你阅读《论语》的做法,谈谈你的经验。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联系上下文语境补充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可根据对语段内容的感知与理解,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判断,通过“也是孔子热爱读书的最好见证”可知,所填的句子应是体现孔子热爱读书。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控高一语文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