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山东省青岛胶州市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高二语文试题

山东省青岛胶州市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高二语文试题,以下是山东省青岛胶州市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高二语文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山东省青岛胶州市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高二语文试题

共23题,约10550字。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

  高二语文    2020.07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时至当今,我们应如何看待传统经典文学、民间故事与影视改编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我们应该以何种眼光去看待这种对传统的创新性、颠覆性、解构性改编电影?有学者说过,传统不是历史遗留元素不加选择的累积,传统自身包含着一种价值判断和优胜劣汰的选择性。真正有生命的传统绝不会黏着于某一固定的古旧形式,它终必化为贯穿古今统一历史的文化精神。也就是说,传统应是处于制作与创造之中、尚未被规定的。因此,传统并不等同于“过去已经有的东西”,而恰恰意味着“未来可能出现的东西”。所以,立足将经典文学与传统文化改编为影视作品的创作者们,不必在舆论的质疑和不满下有太多顾虑。因为通过经典文本的广泛群众阅读基础转换为电影市场的底盘与动能,本身就是一种将文化资源转化为资本的文化创意。而且,影视作为当代对传统进行表达的主要通俗文艺形式,将持续向经典文艺汲取灵感,并化作未来的“经典”。进而,影视改编作品转化为文化价值建构的基础,将使传统文化与中国电影合流为一种可辨识的、独特的民族精神语态,而经典文学与传统文化亦将成为当代中国电影中最为闪耀而突出的底色。

  (摘编自《中国电影应如何面对文学经典与传统文化?》)

  材料二:

  任何文本都不始于零,卡尔•海因茨•施蒂尔勒曾这样写道。同样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下文皆称《哪吒》)作为票房神话的现象并非只凭单一的作品之力,它已然成为一个激荡互文关系的文化记忆体。尽管哪吒的神话经过多次改编,然而无论其如何变化,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读者和观众一旦读到或看到哪吒,都会将其与各种版本的小说和影视作品产生互文性的联想和比照。文本相互联系而形成了“互文性”,互文作为一种文化丈量和艺术解析的方法,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揭示哪吒的动画修辞,《哪吒》的热映效应及其背后的深层文化结构。

  20世纪50年代以来,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到电视剧集《哪吒传奇》,哪吒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形象和神话符号,已经经过了多次的动画重新书写。进入21世纪,哪吒从二维动画形态转变为基于实拍的三维动画和视觉特效创作,通过《封神传奇》、新版《大闹天宫》等得以呈现。

  美国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强调互文影响方式的有效性,认为每个文本都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这也意味着,每个文本都处于已经存在的其他文本中,并始终与这些文本发生关系。以上作品中有以《哪吒闹海》中的作为少年英雄的悲情哪吒形象最为深入人心,而千禧年之后,一系列基于真人演绎的哪吒不仅没能延续传奇,反而往往成为高资本投入低质量电影生产的反例。不过,无论是正向的力量或是反作用力,本文中将其视作重要的互文性力量。因为基于联想的互文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并非依赖单向之力,而是多元的网状结构。

  在某种意义上说,互文结构触发了记忆的关联机制,使《哪吒》作为“反者”的生命力获得观众的确认,也树立了不同于以往神话版本中哪吒的“反者”形象,《哪吒》中哪吒的形象再生产能够深入人心,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观众能够从这“反者”的哪吒身上体认被压抑的主体性,找到自己曾经任性却被家人包容的影子。在这个意义上,“丑哪吒”恰因与其他哪吒形象的反差链接到了观众的集体记忆,成为诸多反者的真正引领者。

  中国拥有丰富的神话资源和历史文本,为重审神话和动画再生产提供了强大的文化动力。当然,神话文本内部版本之间的符号联系和叙事关系非常复杂,关于任何文本的动画再生产也就是一次神话再创造,更需要“反者”之眼和创造精神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尽管《哪吒》的反者叙事和游戏结构进行得并不彻底,但《哪吒》较为系统地将“反者”在谱系上进行动画呈现,从天界、海底到人间,被划定边界的时空中都有其不安于室、期待改天换命的“反者”,揭示了一系列“反者”与其“界命”的抗争关系。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提供反者形象和姿态的《哪吒》中的哪吒本身已然成了个经典神话的“反者”,也成为未来中国动画重审神话、进行再生产的重要新起点。

  (摘编自郭春宁《互文记忆体:哪吒作为“反者”神话的动画再生产》)

  材料三:

  传统的哪吒形象和故事有一个漫长的形成过程,演变和流传都处在父权炽盛时期,主流思想为官方儒家思想,强调变态的“孝顺”,上了孝子榜的人在父母去世时有类似的评价:“哀毁过礼,杖而后起。”虚伪地尊孔,实际以“过礼”乖离孔子主张的“守礼”。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父权是挡在自由之路上的巨大障碍,哪吒剔骨还父具有强烈的反抗父权、反抗社会压迫的意义。

  当下社会已经发展、进步了,父权对人的局限不再是普遍、主要矛盾。这时人一方面向内要回答“我是谁”,突破天生的、遗传的因素带来的局限性,另方面要向外在环境的局限性挑战,比如影片中点出的人们心中的成见。

  现实生活里的“哪吒”可能是矮个子小孩,但想成为职业篮球运动员,既要突破自身条件的限制,又要打破人们“个子矮不适合打篮球”的成见,最后通过努力练习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天生的条件中。《哪吒》中的哪吒争取的是现今社会人们向往的自由,它投注的视野更加广阔,从狭小的挣脱家庭束缚的主题走向了家庭以外的外在环境,如有形的群体环境、无形的命运、人们心中的思维定势等等,奔向了更高更大更远的自由。

  从这个角度讲,李靖成为充满爱的严父、哪吒没有杀身还父自有其颠覆传统的当代意义所在。                   (摘编自《<哪吒>超越<大圣>来源于传统的固守和突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影视剧对传统经典文学和民间故事的改编不是历史遗留元素不加选择的累积,而是包含了价值判断和优胜劣汰的选择。

  B.因为“传统”具有处于制作和创造之中、尚未被规定的特点,所以影视剧创作者们不必考虑舆论的质疑和不满。

  C.材料一中所说的传统并不等同于“过去已经有的东西”,而是意味着“未来可能出现的东西”,这恰恰体现了材料二的“互文”理论。

  D.材料三中“哪吒争取的现今社会人们向往的自由”并不包含材料二中所说的“曾经任性却被家人包容”的那种自由。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历经多次被重新书写之后,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对这则传统的经典又进行了彻底的创新、颠覆和解构。

  B.《哪吒》的票房神话既有其单一作品之力,也与各种版本的小说和影视作品对受众产生互文性的联想和比照有关。

  C.《哪吒》中的“丑哪吒”形象与其他哪吒形象的反差能链接到观众的集体记忆,这源于互文结构所触发的记忆关联机制。

  D.哪吒剔骨还父的传统桥段表现了哪吒身上被赋予的传统的反抗者的形象特点,这与《哪吒》电影中所塑造的“反者”形象是不一样的。

  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项是(3分)

  A.《三国演义》有它自己的产生过程,李商隐就曾有“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的诗句。

  B.一个优秀的人要多读书,读各种书,然后杂取百家融会贯通,方能达到至高的境界。

  C.歌曲《涛声依旧》的歌词“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源自张继的《枫桥夜泊》。

  D.既然像螃蟹这样的东西,人们都很爱吃……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定是个勇士。

  4.材料一与材料三在论证思路上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4分)

  5.结合材料二,概括《哪吒》中的哪吒“反者”形象的内涵。(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红薯飘香   金意峰

  那是一个荒年。百亩良田颗粒无收,蛇鼠虫豸四散逃逸,村民挖空心思构筑自家的粮仓,连平时最关心的游行批斗活动也偃旗息鼓了。

  县里别村的农民兄弟雪中送炭,运来了满满几卡车红薯。我和大哥把一筐红薯抬回家时,三弟的眼睛都放出光来了。奇怪的是,没有白米吃,我们三兄弟吃红薯照样吃得兴高采烈。那年大哥十四岁,我十岁,三弟八岁,我们边吃边比赛放屁。看谁放的屁响。浓酽的“红薯屁”在屋子里飘荡时,我们忍不住接二连三地打出几个幸福的饱嗝。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山东省青岛胶州市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高二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