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一级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学段(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一级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学段(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以下是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一级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学段(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一级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学段(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共21题,约11870字。

  天水一中高一级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语文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1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红楼梦》中,《庄子》多处出现,它的思想智慧也融化其中。理解这些思想智慧,能看清楚《红楼梦》对黛玉的“孤傲”究竟是褒是贬。

  《庄子》中多处标举超凡脱俗的独立人格。这样的人格超越于“尘垢之外”,游于无始无终、无穷无尽的大道之中,遗世独立、逍遥自在。用《庄子》的话来说就是:“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之谓至矣。”但需要注意的是,庄子提倡独立而不是孤立。

  《红楼梦》第五回中,宝玉神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子将可卿许配于他时,提到可卿“表字兼美”。同时,文中描绘可卿的形象有这样一段:“其鲜妍妩媚有似宝钗,其袅娜风流则又如黛玉”,表明所谓兼美正是指兼有宝钗黛玉之美。

  《红楼梦》中常常将宝钗黛玉对应描写,如将宝钗之“德”与黛玉之“才”相对应;将宝钗之“金玉良缘”与黛玉之“木石前盟”对应;将宝钗之“仙姿”与黛玉之“灵窍”对应。同时,宝钗黛玉之美也是一种对应:宝钗固然能够“与世俗处”,却不能“独与天地精神往来”;黛玉固然能够“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却又不能“与世俗处”。此外,宝钗固然能够“顺人”,人人面前都不“失于应候”,却有“失己”之憾;黛玉固然保持真我、孤标傲世、蔑视功名富贵,却不能“顺人”,甚至还因此伤害了深爱自己的宝玉。将二人“兼美”,才是理想的人格,这也是《红楼梦》的一种隐喻。

  《庄子》对超越性的强调,很容易让人觉得那是一种高傲。庄子追求高洁如神人般的人格,也强调对人、对物都应当谦卑。庄子固然有着大蔑视,但那蔑视针对的是污浊的世俗、黑暗的现实、肮脏的欲望、卑下的人格。对这些,他嬉笑怒骂,他痛下针砭,看上去有不屑一顾的高傲。这里的“傲”,是指傲骨、傲岸,是指对所蔑视之事物的不屈服,不是盛气凌人、自高自大的傲气。 黛玉固然有傲骨,但她的“孤高自许,目无下尘”也确有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傲气。这也是她被人认为“小性儿”和“尖酸刻薄”的原因。

  相比之下,庄子对人、对物都有一种可贵的尊重态度。他的“不谴是非”,并不是颠倒是非、混淆是非。他之所以强调“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强调“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强调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的相对,都是出于谦卑。他之所以谦卑,因为清醒洞察到人类认知能力的局限;他之所以谦卑,是因为看到“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的狭隘片面;他之所以谦卑,是因为对自然与大道完全顺应。

  庄子还具有深深的平等意识。儒家的“礼”讲等级,道家的“道”则讲平等,用《庄子》中的话来说就是“以道观之,物无贵贱”。大道无处不在,一切皆道,道即一切。对于道的谦卑,也使得庄子对万物都怀有敬意。《红楼梦》中,宝玉的“每每甘心为诸丫鬟充役”与前者相仿佛,种种“视物如视人”的表现也正与庄子有着内在精神的一致。黛玉对自己钟情的人能够倾情,但缺少对其他人和物的尊重,有时就表现为一种孤傲。

  ——节选自王冉冉《林黛玉:傲骨之外多了一点傲气》(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理解《红楼梦》中的《庄子》思想智慧,能明白《红楼梦》作者对黛玉“孤傲”的态度。

  B.《庄子》强调超越性,不是追求盛气凌人、自高自大,而是不屈服于自己蔑视的事物。

  C.和林黛玉相比,庄子对人、对物都有一种可贵的尊重态度,这些表现为他对于道的谦卑。

  D.儒家与道家的显著区别在于,前者倡导“礼”后者倡导“道”,前者讲等级后者讲平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首段提出“《红楼梦》对黛玉的‘孤傲’究竟是褒是贬”的问题,引发了读者思考。

  B.文章认为庄子出于谦卑而强调“相对”,之所以谦卑则是出自于三个原因,可谓“层层追因”。

  C.尾段将贾宝玉与林黛玉对人的态度对比,意在揭示林黛玉缺少平等意识,缺少对其他人的尊重。

  D.文章立足于对庄子的“超越性”思想的理解,从三个方面层层深入地表达了自己对黛玉的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将秦可卿与薛宝钗、林黛玉比较,是为表明《红楼梦》作者认为秦可卿是完美的女子。

  B.林黛玉与庄子一样有傲骨,他们都敢于对污浊的世俗、肮脏的欲望等嬉笑怒骂,痛下针砭。

  C.宝玉“每每甘心为诸丫鬟充役”,这表现出他对万物都怀有敬意,与庄子的内在精神一致。

  D.《红楼梦》虽然批评林黛玉“孤傲”中蕴含的傲气(不尊重他人),但是也肯定其“傲骨”。(二)文学类文本阅读(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4-6题

  为你唱首歌

  张诗青

  娘走的那天,雪大如席。

  村外,狭窄崎岖的羊肠山道,刷得白茫茫,没有一个人。除了娘和我。

  娘的胳膊上挽个包袱,塞着几件旧衣服,一边哭一边走。我跟在后边,也一边哭一边走。不知走了多久,娘停下来,摸着我的头说:“娃,好好念书,长大后有点儿出息。别像你爹,除了喝酒,就会打女人。”话没说完,泪水就淹没了我的腮帮子。我咬着有些冻僵的嘴唇,点点头,记住了娘的话。没一会儿,娘的背影,也刷得白茫茫,模糊不清了。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一级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学段(期末)考试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