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2019-2020学年下学期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1届高二年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下学期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1届高二年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以下是2019-2020学年下学期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1届高二年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2019-2020学年下学期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1届高二年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共22题,约12110字。

  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1届高二年级调研考试

  语   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真善美的追求历来是一切文艺创作的起点,是最终的归宿和目的。优秀的文艺作品,不管采取的是哪种形式,书写的是什么内容,发表于哪个时代,其内在都是对真善美的具体呈现与深刻探寻。可以说,真善美是文艺价值的度量衡。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

  表现美、守护美是文艺作品的使命。

  与商业文明重思辨、重理性相比,以华夏民族为代表的农耕文明重感性、重直觉。芳菲悱恻,多愁善感,华夏民族对自然之美、人情之美、心灵之美拥有异乎寻常的敏感和信仰,自古就有山水比德的人文传统,这一传统将美与善牢牢地结合在一起。

  山川风物,与人的生命息息相通;花草树木,总是寄托着人的美德与情操、愿望与期盼:梅花坚韧、翠竹有节、兰花脱俗、菊花清高、牡丹雍容富贵、石榴多子多福……善美并重,是华夏民族悠久的礼乐文化的突出特征,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因其达到了尽善尽美之境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时空变迁,诗曾一直肩负着陶冶、净化和升华世人灵魂的使命,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诗人在作品中尽情描绘和表现自然美、人情美、心灵美。还是童稚之时,我们便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里想见山水之奇,在“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里感受真挚友情,在“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里景仰君子风骨……爱与善,总是这样伴随着美的感染、情的熏陶,在内心深处生根发芽,随着生命的成长而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当然,文艺作品并非只是表现美、歌颂美,对恶的事物的批判、对丑的事物的鞭挞,同样也是在守护美、弘扬美,是在“曲线救美”。各种文艺形式诗、书、画、乐,乃至小说、散文等,在终极意义上,都是以美为旨归的。尽管它们在表现手法上千差万别,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便是都注重意境的营造。意境,并非只是诗歌的专利。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成功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几百年来,常读常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作者高妙的意境营造功力。现当代受人们喜爱和赞誉的作家,亦莫不如此。画家深明此理,创作时,讲究意在笔先,就是要用心经营意境。有意境,创作就成功了一大半。现代漫画大师丰子恺先生善于从古人诗句中撷取最能体现意境的部分入画,寥寥数笔,情态毕现,极富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无尽的美的享受。

  时代发展到如今,社会生活日益纷繁复杂,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技术与开放便捷的新媒介传播方式,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文艺创作的队伍中来,这使得当今的文学艺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化态势,古典审美文化的优美、崇高、庄严、秩序呈现,与当下流行审美文化的日常、随意、流动、碎片化叙事并存共生,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都可以一展歌喉,都不乏知音见赏。相应的,文艺的评价体系也随之发生着改变。但无论如何人们在内心深处对真善美的追求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文艺当以真动人、以善感人、以美育人,这是文艺永恒的魅力之所在。

  (摘编自赵海菱《真善美是文艺价值的度量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不管是哪个时期,不管是写诗、小说、戏剧,初衷和目的都是表现真善美。

  B.反映真善美是一切文艺作品的普遍要求,文艺作品表现的美是最重要的。

  C.孔子沉浸《韶》乐中,吃肉都不知肉味,这是因为孔子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

  D.不论表现恶还是描写丑,只要将恶与丑描写得情态毕现,都是美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总述,第二段提出论点,第三至五段主要从古诗和其他文艺形式两个角度进行论述,最后一段联系实际,强化论点。

  B.文章开头从一切文艺创作到优秀的文艺作品,这是从一般到特殊,得出结论:真善美是文艺价值的度量衡。

  C.文章第四段引用古代诗句,论证古诗陶冶、净化和升华世人灵魂的作用,也巧妙衔接了第四段和第五段的内容。

  D.文章第五段阐述《红楼梦》几百年来常读常新,论证文艺作品都注重意境的营造,营造意境不是诗歌的专利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能打动人心的,不能给人以思想上的熏陶的,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的作品,就谈不上是优秀的文艺作品。

  B.华夏民族对美特别敏感和信仰,并将它与善牢固地结合在一起,表现出重感性、重直觉的文明特点。

  C.因为人们是追求真善美的,所以从古至今,诗在中华民族中都发挥着陶冶心灵、净化和升华思想的重要作用。

  D.由于多种原因,当今文艺既有古典审美文化的态势,又产生了流行审美文化的态势,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就共性来说,除五线及以下城市外,收入在不同分级城市中均为影响主观幸福感的最重要的压力因素。除五线及以下城市外,就业成为影响主观幸福感另一个重要的压力因素。因此要切实提高居民的美好生活体验,还需要从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居民就业入手。交通、社会关系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除五线及以下城市外,社会关系在所有城市中均对主观幸福感有着积极的影响,表明并非所有的压力感都会对主观幸福感造成负向的影响,有些类型的压力感如交通、社会关系可能反映的是个体处于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2019-2020学年下学期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1届高二年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