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联考高一语文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联考高一语文试题(解析版),以下是安徽省滁州市九校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联考高一语文试题(解析版)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安徽省滁州市九校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联考高一语文试题(解析版)

共22题,约20690字。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联考

  高一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整个东方美学,从根源上看也是一种“生活美学”。东方美学不仅是可“知悟”到的人生智慧,更是诉诸“践行”的现世传统。西方美学曾经更关注艺术,东方美学却早已聚焦生活。中国美学重“形”,日本美学重“色”,而韩国美学重“线”。真正连纵起整个东方美学的内核乃为“生活”。

  东方生活美学关注审美与生活之间所具有的“不即不离”的亲密关系,注重在日常生活中体味生活本身的美感。中国的生活美学就可以代表东方传统,这种传统就是一种始終未断裂的生活传统。中国古典美学作为最“原生态”的生活审美化传统,形成了一种忧乐圆融的中国人的生活艺术。审美与生活的不即不离,就是一种既不接近亦不疏远的关联。中国生活美学,就是强调审美与生活之间如此的关联,这里的“生活”,乃是中国人自己的“生活”;这里的“美学”,也是中国化的“美学”。

  生活乃是“生”与“活”的合一,生与活有别,生只是生物性的,动植物均有生,但只有人才能活。每个人都要“生”。皆在“活”。在汉语的语境里面,“生”原初指出生、生命以及生生不息。终极则指生命力与生命精神,但根基仍是“生存”。“活”则指生命的状态,原意为活波泼地,最终指向了有趣味、有境界的“存在”。明末清初著名西家石涛所说“因人操此蒙养生活之权”当中的“生活”,正是此义。中国人所理解与践行之“生活”,所言说的就是鸢飞鱼跃那般的存在,有着鲜活的内涵与践履途径。

  人们不仅要“过”生活,要“活着”而且要“享受”生活,要“生存”。 按照法国哲人列维纳斯的主张,在西方世界,对古人来说,存在指的是“事物”,对现代人来说,存在指的是“最内在的主体性”;对当今的人们来说,存在指的则是“生活”,也就是一种与自身、与事物的直接私密关系。

  人们不仅过日子,而且还在“经验“着他们的生活。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是始终不离于感性的,列维纳斯还说过,所有的享受都是“生存的方式”,但与此同时,也是一种“感性”存在。“美学”这个词原本就是感性的意思,美学作为学科之本意就是“感性学”。 但在中国,却将“感学”之维度拓展开来,从而将之上升到“觉学”之境,而这“感”与“觉”两面恰构成“不即不离”之微妙关联。因此,中国的“美学”,就不仅是西学的感性之学,而且更是一种感性之智。

  “生活美学”之所以指向了“幸福”的生活,是因为,过生活就是享有生活,并去寻求生活的幸福与幸福的生活。幸福本身,就是一个美学问题,而非伦理问题。由古至今的中国人,皆善于从生活的各个层级当中来发现“生活之美”,去享受“生活之乐”。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就在于将“过生活”过成了“享有生活”。也正因为如此,中国的美学在现实的生活世界中得以生长,它本然就是一种活生生的“生活美学”。

  在这个意义上,东方生活美学不囿于西方的感性之学,而更是感性之智,生活美学恰恰关乎“幸福”的追求,并致力于让人们的生活过得美好。“生活美学”恰是一种研究幸福之学,也是一种实现幸福之道。

  (摘编自刘悦笛《生活美学:为生活立“美之心”》,《光明日报》2019年7月15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东方美学与西方美学关注对象不同,前者聚焦生活,而后者更关注艺术。

  B. 中国美学的生活审美化传统,形成了一种中国人的忧乐圆融的生活艺术。

  C. 作者认为,存在对古人来说是“事物”,对现代人来说是“最内在的主体性”。

  D. 生活美学关注“幸福”的追求,为生活立“美之心”。致力于让生活过得美好。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证明了整个东方美学从根源上也是一种“生活美学”。

  B. 文章主体采用了层进式结构,层层推进,清晰地阐明了东方生活美学的内涵。

  C. 文中引用明末清初著名画家石涛的名言,是为了阐释“‘活’则指生命的状态”。

  D. 文中多处运用了因果分析法,或先果后因,或先因后果,分析准确,论述清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审美与生活“不即不离”,审美注重体味生活,生活也强化了审美方式。

  B. 在汉语的语境里,“生”和“活”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所不同的概念。,

  C. 中国的“美学”拓展了学科维度,不仅是感性之学,更是一种感性之智。

  D. 中国人善于从生活的各个层级中发现“生活之美”,并享受“生活之乐”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A项,“东方美学与西方美学关注对象不同,前者聚焦生活,而后者更关注艺术”错误,说法绝对,原文是“西方美学曾经更关注艺术”。

  B项,“中国美学”错误,扩大了范围,原文是“中国古典美学”。

  C项,“作者认为”错误,原文是“按照法国哲人列维纳斯的主张,在西方世界,对古人来说,存在指的是‘事物’;对现代人来说存在指的是‘最内在的主体性’”,这是列维纳斯的主张。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些年,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功能的日益强大,智能手机在学生群体中迅速普及,并由此引发了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干扰课堂秩序等一系列问题,加之青少年近视率的居高不下,使很多人将目光聚焦到手机上。是全面封禁还是合理引导,是刚性约束还是柔性管理?围绕权利与秩序、规定与情理、被动与自觉,小小的手机引出困扰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大课题。在国际上,尽管包括英国、法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已进行立法尝试,但并未完全达成共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联考高一语文试题(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