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江西省吉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吉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以下是江西省吉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江西省吉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约23500字。

  吉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测试时间:150分钟卷面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国情怀作为个人对家庭和国家共同体的认同与热爱,是爱国主义精神产生的伦理基础和情感状态,在中华文明数千年演进历程中有着深厚的滋生土壤和历史渊源。

  古老的中国迈入商周时代,已经形成比较稳固的氏族血缘宗法制度。这种以血亲关系为纽带确立嫡长子继承权和主事权的父系家长制,利用父系家族关系的亲疏来决定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把血缘纽带同政治权益结合起来,不仅构成了中国社会组织形态的基本特征,也是组成社会政治结构的重要支架。这与古希腊、古罗马同时期形成的社会结构颇为不同。古希腊、古罗马在掌握铁器等生产工具后,原始性的集体协作生产逐步被家庭个体生产所代替,通过清算氏族制、瓦解原始公社、发展家庭私有制的途径步入文明社会发展旅程。中国在使用铁器等生产工具后,则在相当程度上保存乃至增强原始公社的组织形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发挥集体协作的力量,通过发展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社会踏上文明社会发展道路。由于中国进入文明社会时不是剪断而是保留了氏族制的“脐带”,氏族血缘宗法制的产生实乃自然而又必然之事,因为它既孕育于社会历史母体的胎盘之中,又适应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发展的需要。

  殷周以至春秋,所谓邦、国“八百诸侯”等,实际是由血缘宗法遗风为基础的氏族—部落—部族国家构成。因此,父子、兄弟、夫妇等不只具有个体家庭成员的“私人”关系,而且要遵守一种“公共”的政治秩序和社会规范。以父子关系为心脏和骨骼的父系家长氏族首领,首先要具备优良的才干和德行,在立德、立功、立言上有所建树。他在本家族、本部落及部族中得到认可,赢得地位和权威后,才能进一步联络和团结其他氏族、部落、部族,逐步拓展邦国的疆域以“一统天下”。这种“由家而国”的真实社会进程和历史事实,既造成人们对家庭、家族、宗族及其人伦关系的高度重视,也促使人们形成爱家、爱乡、爱国情感交织的民族心理,从源头上为中国社会发展植入了伦理与政治交叉重叠的紧密关系。

  由这种氏族血缘宗法制所决定,社会自然形成相应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或者说礼义道德,也就是孔子所竭力维护和推行的以“周礼”为核心的儒家思想。这套思想观念或谓礼义道德,在《礼记》里被简要归纳为“五止十义”。“五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礼记??大学》)“十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礼记??礼运》)在这套人伦礼义的制约和笼罩下,处于任何社会地位、充当任何社会角色的人,不论是处理纵向或横向社会关系,均有明确而严密的道德规范。“五止十义”以君臣、父子的关系为主干,又以臣、子的责任或义务为重点,敬是忠,也是孝的表现形式,忠是敬的重要内涵,也是孝的具体形态。就此而言,朝廷的为臣之道与家庭的为子之道,分为异途,实为一理。

  (摘自钱念孙《家国情怀溯源》,《光明日报》2019年10月7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家国情怀可分两个层面,一是对家庭的认同和热爱,二是对国家共同体的认同与热爱。

  B. 爱国主义精神跟家国情怀有着密切关联,体现为爱国主义精神是家国情怀的核心内容。

  C. 商周所形成的氏族血缘宗法制度,建立了将政治、经济等资源依附于血缘关系的模式。

  D. 氏族血缘宗法制度构成中国社会组织形态的基本特征,也是社会政治结构的重要支架。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首段开宗明义,将“家国情怀”作为立论的基础,阐述了“家国情怀”的重要性。

  B. 第二段运用比较分析方法,比较中国商周时代和古希腊、古罗马社会结构的不同。

  C. 文章第三段着眼历史演进和民族心理,梳理了“家国情怀”“由家而国”的路径。

  D. 文章末段论述氏族血缘宗法制决定着社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忠孝是等值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背后的逻辑,与“由家而国”的内在逻辑颇能契合。

  B. 一个人实现“三立”,能够激发其爱家乡和爱国家的情感交融共生并循序发展。

  C. 传统社会中的“三纲五常”,其形成的重要基础是文中所说的氏族血缘宗法制。

  D. 林则徐的诗歌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饱含着家国情怀。

  【答案】1. B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本题:

  B项,“爱国主义精神是家国情怀的核心内容”错误,“核心内容”之说于文无据,系无中生有。

  故选B。

  【2题详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所谓国家海洋权益,主要就是海洋权利及有关海洋利益的总称。首先,海洋权益属于国家的主权及其派生权利的范畴,它是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权利。或者说,国家在海洋上获得的属于主权性质的权利以及由此延伸或衍生的部分权利。其次,海洋权益是国家在海洋上所获得的利益,是受法律保护的。一般地说,海洋权益在利益层面上主要体现为海洋政治权益、海洋经济杈益、海洋科技权益海洋安全权益等,并与国家的生存发展休戚相关。

  (摘编自娄成武、王刚《海权、海洋权利与海洋权益概念辨析》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江西省吉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