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河南省开封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开封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以下是河南省开封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河南省开封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约30170字。

  开封市 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山的答题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谈及“魏晋风度”,我们会想到“竹林七贤”等;谈及“盛唐气象”,我们会想到李白、杜甫、王维等。正是这些作家的经典作品,直接凸显了时代的个性与气质。对于创作者来说,能否创作出精品乃至创作出代表一个时代的经典,既取决于个人的主观努力,也取决于其创作追求与时代精神的契合程度。

  所谓精品应该是“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之作。其中,“思想精深”是指想得深,想得透,可以为读者观察世界提供一种有益的角度。过去曾有作家将“感觉”与“思想”对立起来,放弃思想的深度,追求感觉的新奇,现在有的作家笔下也是有细节、有故事、无思想。我们需要将感觉凝结为思考,将思考提炼成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转型时期丰富复杂的中国经验,才能讲好新的中国故事。我们有安土重迁文化传统、有城乡结构的现实处境,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语境下,中国“一个乡下人进城”的故事自然不同于西方同类故事,较之而言,内涵也更丰富,人物内心历程也更曲折。我们应当抓住类似题材深入挖掘,这就尤其需要创作者思想的敏锐与思考的能力。

  要创作出精品,需要有高远的追求,有潜心创作的态度。在这个飞速发展变化的时代,创作者能否克服浮躁、专心致志地创作是关键问题。与其追求数量,不如追求质量;与其涉猎众多,不如独擅一技,与其原地徘徊,不如勇敢攀登艺术高峰。优秀文艺作品是有生命力的,生命力来自创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及其“对象化”,即创作者将自己的生命、情感与心血注入每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中。每一个个体都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之中,其生命体验必定受到个体的局限;当时代变化超出个人熟悉的经验与想象,我们如果不能打开生命体验的边界,便只能抱残守缺,无从理解和展现这个时代。比如,人工智能、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等科技已经或正在取得突破,这将会极大地影响人类社会进程;伴随城镇化进程推进,“乡土中国”也正在转变……创作者如果不能从时代、环境中汲取营养,进而丰富自己的生命体验,艺术创作之树便难以根深叶茂。

  创作精品更离不开创新。上世纪80年代以来,很多创作者热衷于创新。但大多只是形式、技巧与叙述方式上的创新。真正的创新来自表达的“刚需”,即现有的艺术方法与艺术形式已经无法表现创作者要表达的内容,创作者在表达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会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与方法。契诃夫的戏剧是这样,鲁迅的《野草》是这样,许多现代主义经典作品也是这样。一些作家的创新其实只是借鉴,上世纪80年代主要借鉴西方现代派文学,当提倡讲好中国故事时转而借鉴中国古典文学。借鉴可以起到自我学习、自我更新的作用,但仅仅是借鉴并不能真正切入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与心灵。“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只有从生活出发、从丰富复杂的生命体验出发,才有艺术创新的动力,才能创作出真正的精品。

  在中国文联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周志提出“写出中华民族新史诗”的号召。创作者只有充分发挥主体性与创造力,不断在时代经验与人民生活中拓展生命体验,坚持思想探索与艺术创新,才能将更多的艺术精品奉献给人民。

  (摘编自李云雷《在实践中推动精品创作》)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创作者正确处理了“感觉”与“思想”的关系,就能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B. 作品不求数量只求质量,不求涉猎众多只要独擅一技,这是社会对作家的要求。

  C. 优秀作品中的蓬勃生命力,源于创作者把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融入作品。

  D. 契诃夫的戏剧、鲁迅的《野草》用新的形式方法与表达内容结合,这是真正的创新。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用竹林七贤与魏晋风度、李杜王维与盛唐气象引出创作者和时代的关系。

  B. 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展开论证,中间分述部分在逻辑上是逐层递进的。

  C. 文章第四段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批评了一些创作者脱离生活,不敢创新。

  D. 文章联系发展变化的时代,分析了精品的内涵,回答了如何创作出精品的问题。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乡下人进城” 故事比西方同类故事内涵更丰富、人物内心历程更曲折,源于中国独有的社会文化语境。

  B. 鲁迅曾说作家需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部活书”,这与文中创作者需要独特生命体验的理念是相通的。

  C. 借鉴是艺术创新的源泉,许多优秀作家就是通过借鉴古今中外优秀作品,取得了巨大的文学成就。

  D. 从艺术创作的规律来看,创作者根植人民生活,融入时代精神,大胆实践和创新,才有可能创作出精品。

  【答案】1. D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创作者正确处理了‘感觉’与‘思想’的关系,就能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有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二段,原文为“过去曾有作家将‘感觉’与‘思想’对立起来,放弃思想的深度,追求感觉的新奇,现在有的作家笔下也是有细节、有故事、无思想。我们需要将感觉凝结为思考,将思考提炼成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年7月6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条消息成为中国文化界近期热议的话题。

  考古发现成功申遗,在中国不是第一次,也不是第二次。譬如,远的有十多年前至二十多年前的敦煌、秦始皇陵、殷墟等,近些年的有湖南、湖北、贵州的土司遗址等。但良渚遗址这中国第55个世界遗产项目在中国学术界引起的反响却大于以前。为什么呢?从历史学的研究范畴来说,我国以前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考古发现,都属于中国历史“信史时代”的考古遗存,也就是3500年来有文字记载时期的考古发现,而良渚遗址距今约5000年前,属于中国没有文字的“传说时代”的考古遗存。良渚遗址成功申遗,令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河南省开封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