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故都的秋》同步练习11

《故都的秋》同步练习11,以下是《故都的秋》同步练习11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故都的秋》同步练习11

约5810字。

  《第2课 故都的秋》同步练习

  一、语言基础(16分)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5)题。(10分)

  梁实秋在他的《清华八年》一文中,曾有过这样的描述:园里谈不到什么景致,不过非常整洁,绿草如荫,校舍十分__甲__(俭朴/简朴),但是一尘不染。工字厅后面是荷花池,池畔松柏参天,厅后匾额上的“水木清华”四字确是当之无愧。又有长联一副,颇为精彩: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我在这个地方不知__乙__(消磨/消耗)了多少黄昏。西园榛莽未除,一片芦蒿,登高西望,圆明园的断垣残石历历可见,俯仰苍茫,别饶野趣。________这一带景色宜人,是同学们常来读书游憩而流连忘返的去处……

  清华园中的荷花池,后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荷塘月色》,更是如雷贯耳,招致莘莘学子的钦羡,使人__丙__(难免/不免)心生神往,希冀也能漫步在这荷花池畔,沐朝霞,送夕阳,书声与清风相应和,度过一段终生都值得回味的读书时光。

  (1)文中加点词语的书写或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绿草如荫       B.槛(jiàn)外山光

  C.芦蒿  D.应和(hè)

  (2)依次填入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俭朴 消磨 难免  B.俭朴 消耗 不免

  C.简朴 消磨 不免  D.简朴 消耗 难免

  (3)文中加框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一尘不染 B.流连忘返

  C.如雷贯耳  D.莘莘学子

  (4)在文中第一段末句的横线上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①土山的背后,缓缓流动着一条小河,②荷花池北岸上,可遥见一排高低起伏的土山,③两岸微风拂柳,又是一方胜境。④山上松柏茂盛,树下花草丛生,别有一番风致。

  A.④①③②  B.②①③④

  C.④②①③  D.②④①③

  (5)文中“工字厅”的长联因情景交融而颇有韵味。下面的对联与之意境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  )

  A.天边将满一轮月 世上还钟百岁人

  B.山川佳色澄悬镜 松竹清阴静读书

  C.贵客登堂谈真道 高朋满座叙福音

  D.精神到处文章老 学问深时意气平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成语、俗语及节日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汉字的语义在变化,但没有脱离本义变化。如“巧”,技也,本义为“技艺高明”,__①__中的“巧”用的就是本义;“__②__”中的“巧”是由本义引申出的“灵巧、能干”之意。另外,还有源于牛郎织女传说的“__③__”,这里的“巧”也与其本义密切相关。

  A.①巧夺天工 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③乞巧节

  B.①巧立名目  ②无巧不成书  ③巧女节

  C.①巧夺天工  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③巧女节

  D.①巧立名目  ②无巧不成书  ③乞巧节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活跃在舞台上的各种类型的净丑人物那五彩斑斓、变化万千的脸谱都深深印在傅老的脑海里,吸引着他去欣赏、追寻、研究、描绘。他认为,绘画技法可以实事求是,但是脸谱却必须不断创新,不能主观臆造,这是傅老画脸谱一贯坚持的原则。

  A.绘画技法可以实事求是,但是脸谱却不能主观臆造,必须不断创新

  B.绘画技法可以不断创新,但是脸谱却必须实事求是,不能主观臆造

  C.绘画技法可以不断创新,但是脸谱却必须实事求是,不能凭空创造

  D.绘画技法可以实事求是,但是脸谱却必须不断创新,不能凭空创造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告诫人们整日空想不如踏实学习收获更大。

  (2)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故都的秋》同步练习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