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压轴语文试卷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压轴语文试卷,以下是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压轴语文试卷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压轴语文试卷

共22题,约24540字。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压轴试卷

  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孔子开始,儒学便十分注重修身,而修身过程又与“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儒学的重要人物,荀子延续了将修身与“学”相联系的传统。众所周知,《论语》首篇《学而》开宗明义便突出了“学”,《荀子》首篇《劝学》首先提到的也是“学”。这一篇章结构上的相近性,或有其历史缘由;但从思想的衍化看,无疑展示了对“学”的注重。概要而言,荀子论“学”的内在之旨,是“学”以成人、“积”以成“圣”。

  从具体修身过程看,问题首先涉及性与情的关系。对人之情而言,荀子着重从自然层面考察人的存在:“人之情:食,欲有刍豢;衣,欲有文绣;行,欲有舆马。”(《荀子•荣辱》)希望吃得好一点,穿得华丽一些,出行有车,财富有余,这是人之常情。以上均属感性、物质的追求,在这一层面上,人的本性有相近之处。这里的“人之情”,同时表现为人的自然之性。人之情趋同,意味着人的自然之性具有普遍性。

  然而,在实际的生活中,很多人不敢仅仅顺乎本然的欲望。在荀子看来,这是因为人能够对自身欲望加以抑制:“非不欲也,几不长虑顾后而恐无以继之故也。”(《荀子•荣辱》)这里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意义上的情和欲本身可以抑制,二是人具有抑制这种情和欲的能力。自然意义上的欲望和前思后量意义上的理性思虑在人身上兼而有之。正是理性的思虑,使人超越了单纯的感性欲求,趋向于更为合理的取舍。

  一般而言,正面的人格会得到肯定的价值评价,负面的人格则相反。然而,为什么人们往往未能致力于前者?荀子对此进行了分析:“为尧、禹则常安荣,为桀、跖则常危辱;为尧、禹则常愉佚,为工匠农贾则常烦劳。然而人力为此而寡为彼,何也?曰:陋也。”(《荀子•荣辱》)何为“陋”?在《修身》篇中,苟子对此有一扼要的解释:“少见曰陋”。“少见”即孤陋寡闻,是在把握自己和把握世界这两个方面都缺乏应有的广度和深度。在《解蔽》篇中,荀子分析了各种片面性(蔽)产生的根源。“陋”和“蔽”有相通之处,都属于人在认识过程中的限定。与“陋”相对的是个体自身的努力,既包括前面提及的理性思虑,也表现为个体自身的习行。前者意味着通过对世界和人自身认识的深化以克服“陋”,后者则意味着通过习行过程的展开以积善而成圣,二者的共同指向则是人格的完美。

  人究竟成为何种人,并不仅仅取决于人的本然规定,而是关乎“注错习俗之所积”(《荀子•荣辱》)。“注错”即习行,它与广义的“学”相联系,事实上,儒家所说的“学”,即以习行为具体的内容;“习俗”则涉及广义上的环境。个体成为什么样的人,既与自身的习行无法分离,也受到所处环境的制约;不同的习行与习俗交互作用,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通过习行与习俗的互动而修身以成就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多重因素。就外部条件而言,既有必然的规定,也有偶然的因素;从个体的作用看,其方式也具有多样性。荀子一方面将自我本身的力量放在重要位置,另一方面通过“人与我”“人与天”或“人与命”的比照,突显了这一过程所涉及的多重因素,而超越自然之性、走向圣人之境的过程,也由此呈现了其具体性。

  (摘编自杨国荣《荀子论修身和成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社会层面看,人的本性有相近之处,普遍具有追求感性、物质的自然之性。

  B.“注错”即习行,学习者通过个体自身的努力展开习行过程得以积善、成圣。

  C.很多人能抑制自身欲望,是因为在把握自己和世界方面缺乏必要的广度深度。

  D.在修身成人的过程中,苟子认识到自我本身力量的决定性,也关注环境因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从孔子开始的儒学传统自然引出苟子对于“学”与修身的关系的认识。

  B.文章阐述了荀子关于人有追求物欲的普遍性又有理性控制的特殊性的看法。

  C.文章大量引用《荀子》中的精辟言论,并对其进行诠释或阐发,说理明晰透彻。

  D.文章以阐发苟子对修身成人的意义的分析为旨归,论证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荀子继承了儒学注重修身与“学”并将两者相联系的传统,认为“学”的目的在于成人、成“圣”。

  B.荀子认为一个人之所以能够超越本然的欲望,趋于更为合理的取舍,是因为能够进行前思后量意义上的理性的思虑。

  C.韩非子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与荀子“人之情:食,欲有刍豢;衣,欲有文绣;行,欲有舆马”的看法相通。

  D.荀子认为人通过自身理性思虑和个人习行两方面的努力,扩大和深化对世界和自身的认识,即可实现人格的完美。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近年来,建设黄河生态经济带,把黄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呼声渐高,也势在必行。这一举措,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能够促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部(原)实现崛起和下游发达地区的山东实现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缩小贫困落后的西北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整体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有利于畅通“一带一路”。而且,黄河上游、中游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

赞(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压轴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