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全国高三第三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全国高三第三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以下是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全国高三第三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全国高三第三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共22题,约32570字。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全国高三第三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8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 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长期的契约实践中,唐代形成了有着东方文明特色的契约观念与文化,这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唐代社会的契约活动异常活跃。当今存世的唐代契约文书主要分为两部分,即新疆魏唐契约与敦煌唐宋契约,年代涵盖唐初至唐末,种类则涉及“卖地契”“卖舍契”“卖牛契”“贷麦粟凭”等。从类型上看,契约类型渐趋多元化,买卖契约、借贷契约、雇佣契约等均已出现。从主体上看,唐代契约的主体均是市场交易过程中的平等主体,以良人为主,“两和立契,获指为信”。从结构与格式上来看,唐代契约则具备常规的结构与格式内容,签约时间、交易主体、交易内容等不一而足。

  唐代的契约制度也非常丰富,形成了国家法与民间法相结合的双重制度体系。而该制度体系所追求的目标与契约观念相契合,即确保契约各方主体“守约”,维持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

  唐代关于契约的国家法集中体现在《唐律疏议》与《杂令》中,且总体上干涉程度较低,遵循“私契优先”的原则。为确保民间契约的正常履行,国家法首先是对其法律效力予以认可。以借贷合同为例,《杂令》规定:“诸公私以财物出举者,任依私契,官不为理。”国家法对契约的少数内容及履行程序进行强制性规定,在法律层面将契约内容科学合理化,避免因一方契约义务过重而难以履行。此外,为限制过度压迫债务人,《唐律疏议》还强调债权人应采取官方诉讼的方式,私自“强牵财物”且超过本契者,将按坐赃论处。同时,对于拒不履行契约的,国家法绝不纵容,甚至会动用刑罚来保障契约的履行。

  相对于国家法,民间法对契约的规范似乎更为直接细致,借货、买卖、授田等各类契约均有民间法适用的情况。民间法形成于乡民长期的生活实践之中,虽然并未形成正式的文本表达,但其在调整乡民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时,并不缺乏效力和规制性。民间法通常有着与国家法不同的标准或规则,而契约中经常采用民间法的规定,以此来规避或突破国家法的适用限制。至于民间法对违约的处罚,由于民间法毕竟不是国家法,很难直接设定处罚措施,但其优势在于为各地生活群体所认同,并共同遵守,故有着天然的约束力。

  除社会实践与制度文本之外,唐代的契约观念还体现于社会主流思想中。终唐一代,诚信始终在社会主流思想中占据重要位置,统治者奉行“德礼诚信,国之大纲”,普通民众亦以之为日常行为准则。在此背景下,诚信的观念进一步融入了唐代的经济生活之中,形成了以契约为主要形式的约束机制,推动了契约活动乃至商品经济的发展。

  毋庸置疑,契约观念对唐代社会的影响极大。盛世的出现,需要清明的政治作为基础,而这得益于唐代统治者对契约观念的重视。盛世也意味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活跃,而契约观念恰恰为市场交易安全提供了保障,推动了唐代社会经济的繁荣。

  (摘编自柳正权《唐代社会缘何推崇契约观念》,(人民论坛)2018年6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代契约大到田舍、小到麦粟均有涉及,立契成为市场交易主体的普遍选择。

  B.唐代契约的国家法与民间法宗旨相同而各有侧重,共同确保契约各方“守约”。

  C.唐代契约民间法的标准不同于国家法,经常被乡民采用来弥补国家法的不足。

  D.诚信在唐代主流思想中占据重要位置,统治者和民众都将诚信当作行为准则。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文从契约文本、契约制度、契约观念等多角度展开论证,论证思路清晰严谨。

  B.第二段从类型、主体、结构格式三个方面论证了唐代契约活动异常活跃的原因。

  C.第四段运用例证法,引述实例论证唐代契约国家法遵循的原则,增强了说服力。

  D.第五段阐述民间法对契约的保障作用,既肯定优势也指出不足,表达客观辩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代社会非常重视契约,当时所有的市场交易行为都必须在签订契约的前提下完成。

  B.唐代有关契约的法律比较完善,《唐律疏议》和《杂令》就是主要的契约法律文献。

  C.在唐代,一个人如果违背了契约,轻者会受到民间法处罚,重者会受到国家法严惩。

  D.诚信观念融人经济生活,推动了契约约束机制的形成,促进了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顺天应时是二十四节气的文化精神,也是中国传统社会基本的行事准则。这一行事准则的形成有其深厚的实践基础和思想基础。二十四节气首先是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自然结果。同时,又与中国人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及中国人的关联宇宙观密切相关。

  因地制宜是顺天应时的具体体现。气候、水文、地形、地貌、物产的不同,使得人们必须结合地域特征决定生产生活的节奏与内容,“顺天应时”里的“天”和“时”是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全国高三第三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