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2019年普通高招全国统一考试原创模拟语文试卷(二十七)

2019年普通高招全国统一考试原创模拟语文试卷(二十七),以下是2019年普通高招全国统一考试原创模拟语文试卷(二十七)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2019年普通高招全国统一考试原创模拟语文试卷(二十七)

共22题,约16040字。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招全国统一考试原创模拟卷 语文(二十七)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9题,共5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这是我的读书观。研究哲学,特别是中国哲学,有那么多书,每本书、每句话,都要求“甚解”,可能吗?

  我认为陶渊明这句话对研究哲学的人来说,后面的“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更重要。我们常把汉人对经典的注释叫“章句之学”,每章、每句都要详加解释,《汉书•儒林传》谓“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儒师秦延君释“尧典”二字,十余万言;释“曰若稽古”四字,三万言。至魏晋风气一变,注经典多言简意赅,倡“得意忘言”,例郭象注《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谓“鹏鲲之实,吾所未详也”,并批评那种一字一句注解的章句之学为“生说”(生硬的解释),他说:“达观之士,宜要其会归,而遗其所寄,不足事事曲与生说。自不害其宏旨,皆可略之耳。”我想,这就是“会意”。读哲学书,重要的在“会意”,不在“曲与生说”。“会意”才能对古人的思想心领神会,才能有所创新。

  据日本人林泰辅说,《论语》的注解有三千余种,元朝的杜道坚说《道德经》的注也有三千余种。不管有多少种《论语》《道德经》的注解,我们能说哪一种对《论语》或《道德经》“甚解”了呢?没有吧?!杨伯峻先生在注孔子说的“六十而耳顺”一句时说:“耳顺——这两个字很难讲,企图把它讲通的也有很多人,但都觉牵强。译者姑且作如此讲解。”我认为,杨先生的这种态度是对的,他只是“姑且”给一种解释,并没有说他的解释就是唯一正确的解释。在我的一篇文章中,为了说明我对“真、善、美”的看法,我就给孔子说的“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个新解,认为这几句话是孔子说他自己追求“真”“美”“善”的过程。我真的“甚解”了孔夫子的话吗?没有,但我从孔子的话中“会意”出一种新意来,于是我便“欣然忘食”了。

  读书人喜欢读书,特别是像我这样的读书人喜欢读各种各样的书,宗教的、文学的、艺术的、考古的、历史的、民俗的,甚至科学和科学史的,是不能要求都“甚解”的,知道一点儿就行了。它们可以帮助你开阔眼界,拓宽思路。读你自己专业的书,当然要求了解得深入一些,但也只能要求“深入一些”,也不可能字字句句都有所谓“正确了解”,而“会意”则是更为重要的。哲学家要求的是“六经注我”,而非“我注六经”。“会意”实际上是加上你自己的“创造”,这样才真的把学问深入下去了。

  (摘编自汤一介《读书本该会意》)

  1.(本题6分)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书种类和数量都很多,因而读书时句句都求甚解便是不大可能的。

  B.“章句之学”其实就是在追求“甚解”,作者不赞同并批评这种章句之学是“生说”。

  C.“会意”就是抓住古人语言的主要意义,再加上自己的“创造”,这样理解古文才合理。

  D.作者并没有全盘否定“甚解”,而是否定“句句求甚解”,突出了“会意”的重要性。

  2.(本题6分)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引用陶渊明的话,直接点明了自己的观点:读书要“会意”。

  B.文章提出“甚解”“会意”两个概念,论证了“甚解”的不足取和“会意”的正确性。

  C.文章以中国书多、《论语》等注释多为论据,论证了读书要“会意”的必要性。

  D.文章运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联系古今中外,增强了说服力。

  3.(本题7分)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甚解”容易走向“生说”,导致泥古不化;“会意”强调领会精神实质,这是读书真谛。

  B.只要采用“会意”的读书方法,我们就能从古代经典和当代书籍中读出新的意义来。

  C.“甚解”讲究字字句句都有解释,所以“甚解”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古代经典。

  D.如果对每句话都“甚解”了,就不能做到对文章整体“会意”了,二者是对立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最后一茬花生地

  宫 佳

  路边的青草还顶着露珠的时候,老李头已开着手扶拖拉机“突突突”地进了地头。

  抬头向山坳里瞅,好多土地撂了荒,年轻人都进了城抓钱去了,地里也就种得马马虎虎,看着人家地里长了蒿草,他的心就生生地疼。

  这是块好地呀,肥着呢!不长庄稼,长草,这不是羞煞先人吗?

  庄稼人不好好侍弄地,还叫个庄稼人吗?可他只能在心里嘀咕,不能管别人,只能管好自己。

  可是能管好自己,却管不了自己的儿子。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2019年普通高招全国统一考试原创模拟语文试卷(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