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河南省南阳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南阳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解析版),以下是河南省南阳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解析版)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河南省南阳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解析版)

共22题,约31350字。

  河南省南阳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如其人”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文章风格与作者的道德品质相一致,风格是道德的外显:一是指文章风格与作者的性格、气质、才情、学识、情感等相联系。立身和为文不可分离:言为心声,风格也应是作者个性特征的自然流露。

  单从个性上看,时间是性格定型的关键因素,这种通过时间积淀的性格特征产生的行为惯性,是短时间内无法完全改变的。再从主观上说,作品的风格就是作者在感受、体验、表现社会生活过程中显示出来的个人特征。文风与人的性格特征是一个人生活阅历、社会实践同一进程的产物,两者互相影响,具有相关性,自然可能导致文如其人的现象,尽管作者所言之物可以饰伪,但其言之格调则往往流露本性,狷急人之作风,不能尽变为澄澹;豪迈人之笔性,不能尽变为谨严,一个人既然要为文,甚至是有些难以使其文不如其人的。在这个意义上,“文如其人”的确是值得信任的批评戒条。

  但是,“文如其人”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文如其人”是一个宽泛的命题,既包含了知性、气性方面的问题,也包含了情性、德性方面的问题。知性、气性与情性、德性属于不同性质的问题,长期以来,在“文如其人”问题.上的争论中,混淆了人的气性特征与德性特征这两个不同的层面。知性与文法的关系、气性与风格的关系,属于心理学范畴,是一种必然的对应,实然的存在,而情感表达真实与否问题,人品的好坏问题,属于伦理学范畴,其与文不是必然性相关,而是或然性相关。既是或然相关,就有“文如其人”的现象,也有文、人相悖的突出表现。

  此外,文、人相悖还有文、人关系中的外力牵引因素,作品的形成大多出自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不能超绝于世外。由他人、社会所形成的外力一并涌入,往往对作者构成有形或无形的牵引。政治权力的影响在这种外力牵引场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任何时代的文章,总是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在政治开明时期,作者的自由度相对大,没有或者相对较少约束,这种自由自然可以反映在文章的风格上。在政治严酷时期,作者失去创作自由,有的作者也不得不俯仰从人、随俗为言,文章中就会出现言不由衷、口是心非的现象,导致言与志、文与人之间拉开距离,产生不同形式的文、人相悖的现象。一种表现是,作者屈就压力地歌功颂德,投其所好地鹦鹉学舌;另一种表现是,不愿与统治者合作的作者不敢铮铮有声,只好采取隐晦曲折的方式表达。隐晦方式尽管形式上与违心迎合不同,但在本质上同样或多或少隐蔽了真实的人性。

  (摘编自张世明《文如其人乎:人格观念与中国考据学方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道德层面来看,“文如其人”是指立身和为文的统一,风格是作者个性的自然流露。

  B.文风与作家的性格具有相关性,两者互相影响,就自然导致文如其人现象的产生。

  C.由于文、人相悖,所以情感表达的真实与香、作者的人品好坏,与文章本身并不相关。

  D.在政治严酷时期,有些失去创作自由的作者随俗为言,文章就会出现言不由衷的现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阐释了“文如其人”的两种不同内涵,并以此为立论前提展开论述。

  B.文章运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辩证地分析了“文如其人”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C.文章列举了随俗为言与隐晦表达两种现象,论证严苛政治会遮蔽真实的人性。

  D.文章主要从个人内在因素和社会外力因素两个层次来分析文、人相悖的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混淆了人的气性特征与德性特征这两个层面,“文如其人”的问题可能会无休止地争论下去。

  B.在政治开明的时期,政治因素对创作的影响较少,作者的自由度相对大,更易做到“文如其人”。

  C.读者在阅读文章时,不能简单地认定“文如其人”而依据文章去推断作者的道德或个性特征。

  D.文学作品用隐晦方式表达主旨,或多或少隐蔽了真实的人性,更影响到文学作品的审美效果。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20年12月2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超过50%,6岁至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接近20%,6岁以下的儿童达到10%。专家分析,能量摄入和能量支出不平衡是导致个体超重肥胖的直接原因。

  《报告》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男性和女性的平均体重分别为69.6千克和59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河南省南阳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