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以下是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共22题,约16540字。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

  高二语文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的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满分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纵贯高原南北的丝绸之路,以往习惯被称为“唐蕃古道”或“唐—蕃—尼古道”,这一称谓将重点放在了唐朝与吐蕃的沟通和交往上,实际上忽视了这条路线所发挥的连接东亚和南亚文明的作用。与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有所不同,穿越喜马拉雅的高原丝绸之路,实际上是当时东亚和南亚文明互相慕求接触和互联互通的时代产物,是丝绸之路的两端及其经行区域多个统治集团的通力合作才得以实现的。

  在公元640年前后,东亚和南亚地区发生的一系列看似偶然的事件,对穿越喜马拉雅交通路线的开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缘起当是640年玄奘与摩伽陀国王戒日王的会唔,玄奘“言太宗神武”,戒日王遂遣使通大唐。641年使节至长安,唐太宗命云骑尉梁怀般持节慰抚,戒日王复遣使者随入朝。这是中印之间首次互通使节,但其具体路线缺载,无法确知双方是否穿越了青藏高原。但自此以后王玄策的三次衔命出使印度(643年、647年、658年),都经青藏高原往返,并在第三次出使期间,在今西藏吉隆县阿瓦呷英山嘴留下著名的“大唐天竺使之铭”碑刻。

  王玄策在二十年间数次往返印度,这在古代中外交流史上是极为罕见的。这说明虽然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恶劣、充满挑战,但相比“自古取道迂回,致成远阻”的传统陆地丝绸之路,不能不说是一条直通南亚的捷径,而尤其重要的是,他的成功得益于当时高原诸国之间及其与唐王朝之间所创造的睦邻友好的政治环境。青藏高原北部的吐谷浑和南部的吐蕃分别与大唐通过和亲建立了甥舅关系,吐蕃与大羊同(象雄)、泥婆罗(尼泊尔)也分别以和亲政策加强了交往,因此纵贯高原的丝绸之路实际上是一条“和亲之路”。

  和亲之路使得自长安经吐蕃、尼泊尔到达北印度的路线全线贯通,此后唐蕃双方使节在长安和拉萨之间频繁往来,基本都经由这一通道。这一路线的开辟也使得喜马拉雅地区诸王国与唐王朝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官方往来:641年,大羊同国“闻中国威仪之盛,乃遣使朝贡,太宗嘉其远来,以礼答慰焉”;646年,喜马拉雅山脉深处的一个王国——悉立,遣使至唐贡方物……

  由于这一高原通道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和优势,大唐高僧多取此道赴印取法。根据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记载,太宗、高宗和武后三朝,经陆路赴印的19人中有12人是经青藏高原至印度或返回内地,其他人则取道西域和中亚地区往返印度的。

  可见,玄奘与戒日王的会晤最终促成了中印之间的官方往来,而青藏高原诸国因和亲形成的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是这条通道得以贯通的前提和保障。玄奘通过传统的陆路经中亚最终到达印度,如果其所经行的路线被称为“丝绸之路”无疑问的话,王玄策等唐代使团和僧侣跨越高原诸国到达印度的通道,自然也是没有任何理由不被称为“丝绸之路”了。这一条高原通道可以说是传统陆地丝绸之路的发展和延伸,是丝绸之路的一个分支,它的开拓和使用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历史必然。

  (摘编自仝涛《喜马拉雅的丝绸之路与古国风俗考》,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习惯上被称为“唐蕃古道”或“唐—蕃—尼古道”是一条纵贯高原南北的丝绸之路。

  B.唐太宗、戒日王为中印之间实现了首次互通使节,使节们是穿越了青藏高原而到达目的地。

  C.王玄策的成功有助于当时高原诸国之间及其与唐王朝之间所创造的睦邻友好的政治环境。

  D.喜马拉雅地区诸王国与唐王朝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官方往来是得益于和亲之路的开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了中心论点,接着以玄奘、王玄策等为例进行了论证,最后一段则得出了结论。

  B.文章第三段运用对比,指出青藏高原虽自然环境恶劣,但相比传统陆地丝绸之路,是一条直通南亚的捷径。

  C.文章根据有关古籍记载,统计太宗三朝19名高僧赴印陆路路线,证明了当时高僧多取高原之路赴印求法。

  D.文章在论证语言方面,“自然也是没有任何理由不被称为‘丝绸之路’了”,以双重否定的句式加强了肯定语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穿越喜马拉雅的高原丝绸之路比通过传统陆路经中亚最终到达印度的路线作用更大。

  B.从阿瓦呷英山嘴留下“大唐天竺使之铭”碑刻可知,王玄策第三次衔命使印是行经青藏高原的。

  C.高原通道得以贯通的前提和保障是青藏高原的那些国家因和亲而形成的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

  D.唐代使团和僧侣通过跨越高原诸国到达印度的通道的开拓和使用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历史必然。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琼海市潭门港发现的《两院禁示》碑,是海南海运和海上贸易的见证。碑文中对驾船到海南经贸的各省商贩、船只携带的物品和停靠的时间作出了具体的要求,还提及了相关的处罚,被称为明朝海南的“负面清单”。

  “很明显,这块碑体现的是对贸易往来的管理,相当于今天海关出台的规定。现在,随着材料的逐渐丰富,不少专家指出,海南不光是中转站,还是海上丝路的最前沿,这些岛上的港口是出发东南亚地区的起点。”海南省博物馆副馆长陈江说。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