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福建省连城一中2020-2021学年上期高一年级月考二语文试卷

福建省连城一中2020-2021学年上期高一年级月考二语文试卷,以下是福建省连城一中2020-2021学年上期高一年级月考二语文试卷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福建省连城一中2020-2021学年上期高一年级月考二语文试卷

约10990字。

  连城一中2020-2021学年上期高一年级月考二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周兴尧      审题人:傅开容

  一、语文基础知识(15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炫耀(xuàn)  坍圮(pǐ)  嘈杂(cáo)  蝉蜕(chán)

  B.酝酿(niàng)  参差(cī)  袅娜(nuó)  蓊蓊郁郁(wěng)

  C.蹩进(bié)  潭柘寺(tuò)  椽子(yuán)  混沌(hún)

  D.猝然(cù)  隽永(juàn)  熨帖(yù)  弥望(mí)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                       B.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自京师乘风雪(趁,这里有“冒着”的意思)          正襟危坐(身体斜着坐)

  C.击空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                   D.倚歌而和之(循,依)

  磴几不可登(几乎)                                其远古刻尽漫失(模糊或缺失)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B.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C.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D.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A.顺流而东也                    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C.舞幽壑之潜蛟                  D.侣鱼虾而友麋鹿

  5.下列对《赤壁赋》中相关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既望:过了望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既,已经;望,农历十五日。

  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

  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八宿之ー。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乡土中国??乡土本色》节选文字,完成6~8题。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以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摩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从心。

  “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 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

  在我们社会的激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语,“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有改动)

  6.下列对“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生存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

  B.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与隔膜,所以才有三家村式的微型村落的存在。

  C.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形成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

  D.无论生活的环境还是所接触的人物,对乡民而言都是生而与俱、再熟悉不过的,于是他们选择固守乡土,终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福建省连城一中2020-2021学年上期高一年级月考二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