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辽宁省沈阳市五校联考6月月考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辽宁省沈阳市五校联考6月月考高一年级语文试题,以下是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辽宁省沈阳市五校联考6月月考高一年级语文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辽宁省沈阳市五校联考6月月考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约10980字。

  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沈阳市五校联考6月月考高一年级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算法推荐成为信息分发的重要途径与方式,有一种说法甚嚣尘上,即算法加剧了信息茧房的产生与泛化。由于缺少直接观测信息茧房的量表,所以需对信息茧房的公认特征进行剖析。

  在信息供给端,当前,传统媒介、社交型媒介、算法型媒介等不同模式的传播渠道并存。不同媒介的信息分发各有侧重,满足着用户不同维度的信息需求。例如倚重人工的传统媒介,强调社会共性信息解决,通常扮演了“压舱石”的角色。而社交媒介则成为各类偶发性信息与意见交换的重要场所。因此,媒介使用的多样性意味着用户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信息与观点,为了解和评估事实提供了多维度的参照。

  但是,对算法持负面态度者坚持认为,算法型媒介通过刺激多巴胺分泌致使用户成瘾,并“收割”用户有限的空闲时间。这种时空的侵占降低了用户与其他类型媒介接触的可能,信息渠道变窄,使媒介多样性受到影响。

  在信息茧房中,“每个人的世界图景都只是他们所希望看到的,而不是世界本来应该拥有的样子”。基本上人们提到信息茧房时,都会涉及到信息偏食等致的视野局限,以及由此对观念、态度与决定等的影响。

  认知均衡理论认为,网络带来了信息大爆炸,面对复杂纷乱的信息,人们容易感到无所适从,为缓解心理焦虑,往往根据个人喜好或既有经验进行筛选和过滤,以保持认知的平衡。技术忧虑者担心算法推荐加剧了上述心理认知,用户将信息选择的权力交给算法,算法根据用户惯习投其所好,形成所谓“过滤气泡”。

  如果“过滤”仅涉及个人的娱乐爱好,倒也无可厚非。但算法忧虑者关注的重点在于,算法的“价值无涉”可能等致舆论治理的危机,尤其使得传统媒介“压舱石”功能失灵。但一些观点认为,用户对于不同信源的信任程度并不一致,用户未必就相信自己日常接触的媒体。

  在人工智能主导信息分发的时代,所谓把关的权力并未轻易让渡给智能算法,而是通过开放算法原理、加强人工审核、优化推荐系统,引入专业内容生产团队,为算法持续注入了人本与理性的价值。

  实际上,信息分发所依赖的算法,已具有越来越多元的发展趋势。不同的算法型信息分发平台很少会使用同一种算法,采用多种算法的信息分发平台所具有的社会构造,从信息流动来说,总体上能够有效地避免“茧房效应”的发生。

  在传统的新闻生产中,传播的主导权掌握在新闻媒体手中,媒体控制着传播渠道与传播内容,受众在很大程度上只能作为新闻文本的“解码”者而存在。算法则将媒体的传播主动权部分分流到了受众手中,使用户自身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自己的议程设置者。同时,由于不同用户的需求与个性是各不相同的,经由算法推送的新闻经过用户的分享,使得多种声音同时存在。

  (摘编自喻国明:《算法是信息茧房的缔造者,还是打破者?》)

  材料二:

  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生活世界正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一个层层过滤、慢慢引导、逐渐上瘾、摆脱不掉的“阿得拉社会”(阿得拉是一种会让人上瘾的“聪明药”)正在全方位渗透我们的日常生活。

  在这样的智能过滤机制中,也潜藏着一系列的问题:封闭性——用户被孤立和隔绝,个性化的过滤泡里只有你一个人;隐蔽性——你置身于过滤泡内部,却几乎看不到它是如何运作的;强制性——算法的决策权在过滤程序手里,你无法选择,也无处可躲。

  其实,在过去的20多年里,有关“信息茧房”、“回音室效应”、群体极化,确认偏误等的论述,或多或少都指向“信息过滤”的问题。然而,在智能时代,当这个问题以过滤泡的形式非常直观地呈现出来的时候,一个更为深层次的忧虑在于,当这样的信息过滤机制成为常态,我们该如何生活其中?

  首先,要分清“技术趋势”与“技术事实”。技术发展是一个多种矛盾相互激发的过程,存在着一个大的趋势,同时还蕴藏着多样的可能。在未来,过滤器将渗透进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这是一个技术趋势,但是我们依然可以要求掌握过滤技术的实践主体考虑公共利益、关注人类生存状态,给出更加优化的过滤方案,

  其次,在自动化时代要保有“健康的怀疑精神”。在智能时代,基于算法和大数据的“自动化”可能

  (编自方师师《如何在“算法过滤”的世界里生活》)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技术忧虑者担心算法推荐造成人们进行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和理解时,往往根据个人喜好或既有经验进行筛选和过滤信息。

  B. 智能过滤机制中,隐藏着封闭性的问题,用户置身于过滤泡内部,却几乎看不到它是如何运作的。

  C. 有关“信息茧房”、“回音室效应”、群体极化、确认偏误等的论述,都与“信息过滤”有关联。

  D. 在智能时代,基于算法和大数据的“自动化”会导致我们丧失“生命知识”,沉浸在被“编排”好的知识体系和感官体验中,失去批判思考的能力。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媒介、社交型媒介、算法型媒介信息分发各有侧重,对于交换偶发性信息与意见,不少人选择社交媒介

  B. 对算法持负面态度的人主要是认为算法媒介使用户获取信息渠道变窄,使传统媒介“压舱石”功能失灵。

  C. 算法将媒体传播的主导权交给了受众,使受众不再是新闻文本的“解码”者,而成为自己的议程设置者。

  D. 阅读和开箱算法对我们数字公民有一定的技术难度,但我们应该保持对算法的技术形式的了解、监督和评估。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过滤气泡”现象的一项是(    )

  A. 微博、知乎上用户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关注内容和用户

  B. 淘宝网首页个性化精准送达的广告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银 洋

  陆涛声

  江南小城毗陵有个姓汤的人,开了一爿小小的南北杂货铺子。他有个交情很深的老朋友,姓宋,在离城七八里的乡下种十亩水田,日子过得还算富裕,每逢上城来买点什么,总要到汤老板店里来坐坐聊聊天。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辽宁省沈阳市五校联考6月月考高一年级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