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学年语文学科试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学年语文学科试题,以下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学年语文学科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学年语文学科试题

共32题,约12980字,答案扫描。

  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学年语文学科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共 4 页 审校人:)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作者是文本的初始创造者,作者按文字规则和审美要求书写的能被公众阅读、欣赏、评论的语符系统便是文学

  作品。在语符系统中作者对外在世界的理解、自我生活的经验皆被对象化在文学作品之中并被作品显现,这就是作者的文本意图。文学作品是文学文本的基础和载体,它在文学阅读、欣赏、评论中成为文学文本。而作为文学文本基础和载体的文学作品也就独立于作者,它在对象化作家的主观世界的同时,成为客观独立的文本,不再为作者所控制和改变。

  ②阅读是极为复杂的精神意识和语言使用活动。而在阅读中,作品与读者则是一与多的关系,所以一千个读者就

  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具有个体心灵选择与心灵赋予的主观自由性。读者的这种主观自由性也使对一个文学作品的每一次阅读都具有独一无二性和不可重复性。文学阅读之所以是一种文本阐释活动而不是一般的认知活动,就在于读者在阅读文本时,作者的生活经历可以被理解为读者当下的生活意义。读者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与作者和作者创作的生活之间不仅达成一种认知的交往,而且实现了一种意义的确认。对文本的阅读也就成为对读者自己的意义的发现,对文本的阐释也就变为对读者所居生活的评说。

  ③评者是一种特殊的读者。发现文本中的作者意图,判明读者意图的合理性,进而昭示评者的意图,从而释出文

  学文本意义,使一个具体的文学作品成为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全部生活意义与人生价值的文化显现,实现文学文本对现实生活的超越,这些都是评者阅读文本、阐释文本的根本目的所在。

  ④在马克思的文学评论中,人不是西方启蒙思想中观念的人,而是现实的人。在马克思所处的十九世纪的资本主

  义时代,现实的人是被物化奴役的个体人,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具体人,这正是马克思高度评价十九世纪英法现实主义小说成就的根本原因。同时,一些批评与理论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黑格尔逻辑主义批评观的影响。评论者认为每个文学文本中的意义都潜藏着支配一切文本意义的普遍规律,而且这种普遍规律贯穿在历史过程中。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阶级性、人民性等也因之成为文学评论的基本观念和普遍标准,在古代文学评论中就出现了“扬杜抑李”的现象。而二十世纪与二十一世纪之交,我国评论界又盛行以审美意义取代意识形态的批评观念,认为审美才是文学艺术的本质,出现了“贬鲁迅、赞周作人”的怪现象。

  ⑤综上所述,文学文本的意义是作者创作、读者阅读、评者评论三者共同建构的。曾经作为历史的作品在当下的

  阐释中成为现在的文本。由此,民族文学的传承、外国文学的借鉴不仅是发现、描述、说明,而且是当下文化的增值,现代意义的深化,这样,文学活动将真正引导着人们自主地从现在走向未来。

  (《摘编自张政文《文学文本的意义之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学作品中作者的文本意图是作者对外在世界的理解被对象化在文学作品之中并被作品显现。

  B.文学作品成为文学文本,独立于作者之外,成为客观独立的文本,此时读者的阅读完全不受作者控制和改变。

  C.文学阅读不是一般的认知活动,读者对文本的阅读成为对读者自己的意义的发现,不是对作者的认知。

  D.评者不能实现文学文本对现实生活的超越,其阅读文本、阐释文本的根本目的就不能全部达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第一段提出了“文学作品”和“文学文本”这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使后面的论述更为清晰。

  B.文章第二段指出阅读是极为复杂的精神意识和语言使用活动,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阅读的复杂性。

  C.文章把马克思和黑格尔对待文学评论的不同态度进行对比,揭示了黑格尔理论中的某些不足之处。

  D.文章从作者创作、读者阅读、评者评论三个角度进行论述,这三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构成递进关系,层次分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读者在阅读中将自己的体验融入作品中,而不同的读者或同一读者在不同时期,因读者的自由主观性,对同一部作品也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

  B.马克思高度评价十九世纪英法现实主义小说成就,是因为这些作品所描写的人是被物化奴役的个体人,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具体人。

  C.出现“扬杜抑李”的现象,说明评论者遵循的是马克思的理论;出现“贬鲁迅,赞周作人”的现象,说明评论者遵

  循的是黑格尔的理论。

  D.如果在传承民族文学和借鉴外国文学时,在描述、说明之外,能增加当下文化的价值,深化现代意义,就可以引导人们自主地从现在走向未来。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为防控疫情,在线上举办了启动仪式。我国公开征集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和

  任务标识发布,据国家航天局消息,“天问系列”成为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名、“天问一号”是其中第一次任务。这意

  味着,中国行星探测已经形成整体概念,中国的目光已投向超越火星的更选行星。启动仪式透露,“天问一号”任务

  中的火星车,即将启动全球征名。

  “天问系列”成为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名,“天问”取自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

  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字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以“揽星九天”为任务标识,展示了字母“C”的形象,汇聚了中国行星探测(China)、国际合

  作精神(Cooperation)、深空探测进入太空的能力(C3)等多重含义,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

  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是我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我国计划通过一次发射,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三大任务,

  这在世界航天史上是第一次。火星探测任务将深化中国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学年语文学科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