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全国新高考联盟2021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卷(解析版)

全国新高考联盟2021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卷(解析版),以下是全国新高考联盟2021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卷(解析版)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全国新高考联盟2021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卷(解析版)

共22题,约29280字。

  全国新高考联盟2021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共8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应制文学并非文学主流,但它确实流淌在浩瀚的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之中。以诗为例,南北朝沈约有《三日侍凤光殿曲水宴应制诗》,宋欧阳修有《观龙图阁三圣御书应制》,清纳兰性德有《拟冬日景忠山应制》,等等。就体类而言,汉大赋、永明体、宫体诗、骈文、花间词、西昆体、台阁体、八股文等诸体堪称代表。就传统评判标准(指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而言,应制文学常常是被否定的,但客观理性分析,这类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仍占重要地位,具有经典特质,也是宝贵的文学遗产。

  丹纳认为文学经典作品有两个最主要的思想特征:一是最高尚的心灵达到了其时代的最高真理,二是表现了人类共同的感情。应制文学就具有这样的特质。比如汉赋实质上是对汉一代人精神特质的把握,它体现了汉代鼎盛时期那种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主流文化精神。仪平策说,汉大赋“较全面地展现了大汉王朝大一统的社会意志以及士人阶层“兴造功业'的文化心态”。从根本上说,汉大赋就是宏大广阔、统一强盛的汉代社会现实和士人文化心态的一种文学反映,而并非单单满足统治者需要的“庙堂文学”。

  从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实际情况来看,艺术审美要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扬审美理想,一是艺术表现方式具有开创性或独特性。前者要求思想境界的崇高和艺术趣味的高雅,体现艺术作品的追求和品位;后者要求艺术表现方式的开拓和创新,使作品内容得到完美而恰到好处的表现。可以说,应制文学在新的文学理论研究语境及视角中,不仅具有传统评价中的“雅俗结合的典范”“文采繁华”“音乐美感”等价值,而且它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也影响着后继文化与文学传承。比如骈文,它整齐的句式、华美的词藻、对称的结构等特点将形式美的规律在文学中的应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就应制文学作家而言,司马相如、沈约、谢朓、温庭筠、韦庄等,他们对文学创新的探索与贡献都不可低估,他们作品的审美价值也比较高,甚至还得到了文学史家的青睐。

  应制文学涵括内容较为广泛,每一种文体都有其诞生的特定背景,同时它对民族文化精神,特别是审美精神的锻造产生了深远影响。比如宋初“开国文明气象”为“西昆体”诞生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花间派词人所追求的婉丽柔密、妩媚温馨的艳婉美、阴柔美多为后世所借鉴-宋代词家晏殊、柳永、欧阳修、晏几道、秦观、周邦彦乃至李清照等都借鉴了花间词凄婉柔美、缠绵悱恻的风格。不仅如此,其影响范围还涉及词以外的其他文学体裁,诸如元曲、明传奇等。因此,花间词开启了宋词婉约派的先河,为词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对后代文学影响深远。

  文学经典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对塑造民族的灵魂和人格,表现民族文化精神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我们善于反思,摒弃一些狭隘的评判标准,采用多学科的研究视角与方法,就可发现应制文学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某种积极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取向,这就意味着我们应当给应制文学一个合理的定位,它不应该也不会被文学史忘记。

  (摘编自第环宁《文学遗产中的应制文学》)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列举应制文学的一些作品和堪称代表的体类,意在证明应制文学的确存在。

  B. 汉赋体现了人类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主流文化精神,可以表现人类共同的感情。

  C. 作家在艺术表现方式方面进行的开拓与创新,使其作品内容得到了更完美的表现。

  D. 应制文学中的每一种文体都有其诞生的特定背景,对民族文化精神也产生了影响。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反对那些否定应制文学的观点,认为要客观、理性地去看待应制文学,对文学研究富有启发意义。

  B. 文章从文学作品所具有的思想特征、艺术审美要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等角度论证应制文学具有经典特质。

  C. 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直接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然后纵向深入分析,最后加以强调,并表明态度。

  D. 文章概写柳永、欧阳修、李清照等人借鉴花间词风格的事实,阐明应制文学可以锻造作家的审美精神。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应制文学由于不符合评判标准而常常被否定,但是客观上无法否认它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仍占有重要地位的事实。

  B. 汉大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宏大广阔、统一强盛的汉代社会现实以及当时士人的文化心态,也就具有文学经典作品的特质。

  C. 从新的文学理论研究语境及视角中,不难发现,应制文学不仅具有传统评价中的某些审美价值,也影响着后来的作家。

  D. 在作者看来,应制文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某种积极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取向,我们就不能也不应该将它从文学史中排除。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意在证明应制文学的确存在”错误,曲解文意。依据原文,“应制文学并非文学主流,但它确实流淌在浩瀚的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之中。以诗为例……”“就体类而言……”可知文章“列举应制文学的一些作品和堪称代表的体类”,并不是想证明“应制文学的确存在”,而是想说明应制文学“确实流淌在浩瀚的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之中”,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由此引出本文的观点。

  B.“汉赋体现了人类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主流文化精神”错误,扩大范围。不是“人类”,而是“汉一代人”。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二段,原文为“汉赋实质上是对汉一代人精神特质的把握,它体现了汉代鼎盛时期……”

  C.“使其作品内容得到了更完美的表现”错误,曲解文意。原文说“后者要求艺术表现方式的开拓和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调查显示,被调查者对“社会信用监管综合水平现状”的评价不高,超过70%的被调查者认为我国社会信用监管体系不成熟并存在漏洞,仅有5.7%的被调查者表示已有一个可供便捷查询社会信用信息的数据库平台,大部分被调查者表示缺乏可供便捷查询社会信用信息的数据库平台。我国社会信用监管综合水平不高,是由于数据共享理念不强,部分重要数据仍然以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的文本、音视频等形式散布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全国新高考联盟2021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