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卷

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卷,以下是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卷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卷

共22题,约12020字。

  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联考

  语文试题卷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民族很早就开始对勇德进行理论上的阐释。孔子提出“见义不为,无勇也”,把勇与仁义、道义联系在一起,使“见义勇为”成为千古传颂的优良品德;孟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认真讨论了勇的性质、勇的根本及勇的途径,其“浩然之气”学说的提出,为勇气概念奠定了坚实基础;明代王阳明对勇的“敢直其身,敢行其意”力行力倡等等。中华民族从未停下对勇和勇德追求、探索的步履。

  那么,对于中国古人来说,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勇呢?

  其一,心性之勇。国人论勇,多从心论。“古文勇从心”的“恿”字,就是其明证。这种与勇相连的心,是中国式心性论的以“生”训心之心、从心从生之心。由此,才有了孟子“尽心知性”之说、程子“心譬如谷种”之谈以及周敦颐“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几也”之论。作为一种生命哲学的概念,它意味着心以其“生生不已”的潜在的可能性为内涵。也正是心的这种可能性,才彰显了心不受制于现实规定性的“形上超越性”,才使心成为中国哲学“形上超越性”的真正体现。肯定了心的“形上超越性”,实际上也就肯定了真正的勇。正是从勇的“形上超越性”出发,主张“见义勇为”的孔子提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荀子所谓“折而不挠,勇也”,代表了百折不挠、刚毅果决的力行。

  其二,气力之勇。中国哲学的身心一体决定了勇并不是“心性之勇”的一意孤行,而是以一种“下学而上达”的方式,具化为一种气力之勇。中国古人在提出“气,体之充也”,强调气与身体不可分的同时,也将勇敢与身体化的“勇气”相提并论。故《说文解字》曰“勇,气也”,孟子认为勇能否成立取决于能否“善养吾浩然之气”。“即气而力在”,肯定了勇之气,也意味着肯定了勇之力。

  “心性之勇”与“气力之勇”是统一的。这种统一告诉我们,真正的勇既具有一种“形上超越性”,又使这种“形上超越性”离不开形下的现实力量。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勇德也经历过沉浮。随着近现代“救亡图存”思潮的兴起,人们对勇德的崇尚再次被激发出来。梁启超《中国之武士道》一书中,大智大勇的孔子,不畏强权的曹沫、毛遂,以死报恩的侯赢,宁折不屈的项羽……都被视为武勇精神的象征。国学大师章太炎通过“儒侠说”使尚武精神发扬光大,以“刚毅特立”“奋厉慷慨”的亦儒亦侠的古“儒侠”为典型,力倡古儒中固有的义薄云天的侠勇精神。

  今天的人们同样要面对诸如瘟疫、地震等自然灾难,面对艰难、挫折等人生困境。这意味着,无论何时,每一个人都要在勇敢和怯懦之间做出选择;这也意味着,无论何时,勇德依然是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必修之课。

  ——(摘编自张再林《勇德: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必修课》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中国古人来说,心性之勇具有“形上超越性”,其价值在气力之勇之上。

  B.中国自古以来注重勇德理论上的阐释,孟子对勇的思考可视为孔子思想的继续。

  C.孔子的智勇可倡不可力行,曹沫的不畏强权、侯嬴的以死报恩具有践行价值。

  D.在崇尚和平发展的今天,传统意义上的勇在现代社会已经失去提倡的必要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提出勇德是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必修课,这一论断具有启发性和现实意义。

  B.文章先谈中华民族对勇德理论的阐释,接着阐明勇的内涵和发展,最后提出倡议。

  C.文章多处引用儒家理论,有力论证了中华民族对勇德的探索和建设是不断发展的。

  D.文章深入探讨了勇德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沉浮,明确指出今天仍然要倡导勇德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提出“见义不为,无勇也”的勇德观,意味着勇进入中国传统道德伦理的领域。

  B.真正的勇既不受制于现实规定性,又具有现实力量,体现出中国哲学身心一体的特点。

  C.由于梁启超和章太炎对勇德精神的推崇,因此近现代兴起了“救亡图存”的思潮。

  D.无论对个体战胜困难还是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着力培育勇德精神都具有深远意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世界记忆工程”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动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进程。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副司长刘洋说:“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进程几乎与国际同步,20世纪80年代末,敦煌研究院率先在国内提出了建设数字敦煌的构想。”近年来,中国相继出台《“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和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