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2020-2021学年下学期辽宁省协作校第一次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2020-2021学年下学期辽宁省协作校第一次考试高二语文试题,以下是2020-2021学年下学期辽宁省协作校第一次考试高二语文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2020-2021学年下学期辽宁省协作校第一次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共23题,约12800字。

  辽宁省2020-2021高二下学期协作校第一次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毛泽东于1942年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延安讲话》)和习近平在2014年10月发表的《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北京讲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文艺性质和意义的理解认知。在现代世界,任何国家的文艺在发展过程中,都无法回避且必须面对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两个“讲话”给予了妥当的理论处理,者虽然所处的社会语境有很大不同,但其解决问题的立足点却是一致的,那就是人民本位下的民族文化立场。

  两个“讲话”的人民本位意识,首先表现在“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的主基调上;其次,还表现在二者在语言表述上平民化的修辞与话语策略,极少采用专业词汇,而是采用口语聊天的形式,通俗易懂。

  两个“讲话”的民族本位意识,主要表现在二者均以平视的眼光看待外来文艺,对外来文化、文艺观念及其作用和影响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反思;在主导性质和方向上,具有强烈的本土文化意识。在中国化本土文艺话语建构成熟之前,中国文艺话语要么打着欧美国家文艺话语的印迹,要么打着俄日文艺话语的印迹,与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犹若云泥。

  《延安讲话》发表之前,俄苏话语成为左翼文艺界的主流话语。《延安讲话》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实事求是地强化革命叙事中农民阶级叙事。《延安讲话》极力提倡工农兵文艺,把那种对外来文艺观念“硬搬和模仿”行为斥之为文学教条主义和艺术教条主义。《延安讲话》成功破解了文艺理论现代发展中的“话语移植困局”,并以之作为话语阐释符码,成功建构了中国现代第一个本土化的文艺理论话语体系。

  《北京讲话》之所以重视文艺发展中的民族本位意识,把“中国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是因为新时代中国的文艺发展面临民族文化自强的迫切要求,且其社会文化语境比20世纪40年代更为复杂。由于缺乏中国化的思维和理论根基,中国文艺学者成为苏联文艺话语、西方文艺话语的兜售者,他们用外来话语对中国文艺对象所作的似是而非的研究分析,很难解释清楚中国文艺的艺术性质和艺术特征,更难以解决文艺活动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或难题。《北京讲话》中的文艺民族本位意识既顺应了世界大势,也顺应了国人民心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要求。

  《北京讲话》民族本位下的本土意识较之《延安讲话》论证得更为丰富,也更为充分。《北京讲话》以“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这两个阐释符码为基本叙事单位,使“中国精神”得到了呈现。《北京讲话》不仅要求文艺创作主体在艺术理论和观念的理解上要有“理论自信”“文化自信”,还要求文艺创作主体在形式和技巧的认知上摆脱对西方文艺创作经验的迷信、依赖,从而在文艺创作活动中提升艺术创造的“核心技术”,锻造文艺领域里的“中国芯”。

  两个“讲话”强调中国文艺发展中的民族化、中国化或者说“去洋化”,要求中国的理论工作者立足中国文艺的实践,概括、提炼出中国化的文艺理论,并以之对中国文艺的发展及其审美价值做出理解、解释、认识、评价。

  基于人民本位和民族文艺独立性立场的《北京讲话》将对新时代中国的文艺实践和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延安讲话》为解放区建构了一个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艺现实,其后就涌现了以《小二黑结婚》为代表的农民文艺作品,成为理论“创造”现实、引导文艺创作实践的典型例证。《北京讲话》为21世纪的中国人民建构了一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艺现实,假以时日,未来中国文艺界必定会有表现“中国梦”的辉煌作品问世。

  (摘编自张清民《两个文艺“讲话”的话语意义分析》)

  材料二: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充分认识肩上的责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同时,文艺界知名人士很多,社会影响力不小,大家不仅要在文艺创作上追求卓越,而且要在思想道德修养上追求卓越,更应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常写常新的主题。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等等,都以全部热情为祖国放歌抒怀。我们当代文艺更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一首短短的《游子吟》之所以流传千年,就在于它生动讴歌了伟大的母爱。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中应有之义。事实上,外国人也跑到我们这里寻找素材、寻找灵感,好莱坞拍摄的《功夫熊猫》《花木兰》等影片不就是取材于我们的文化资源吗?

  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等思想,有自强不息、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等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

  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摘编自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下列对《北京讲话》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北京讲话》把“中国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与新时代中国的文艺发展面临民族文化自强的迫切要求紧密相关。

  B.《北京讲话》强调了文艺的民族本位意识,这将改变中国文艺研究的现状,文艺活动中的难题也都将迎刃而解。

  C.《北京讲话》使“中国精神”得到了呈现,是因为把“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这两个阐释符码作为基本叙事单位。

  D.《北京讲话》希望文艺创作主体在文艺创作活动中提升艺术创造的“核心技术”,锻造文艺领域里的“中国芯”。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现代世界,任何国家的文艺都要面对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问题。两个“讲话”虽然所处的社会语境不同,但都对这个问题给予了妥当的理论处理。

  B.《延安讲话》极力提倡工农兵文艺,坚决反对中国文艺借鉴俄苏话语,把那种对外来文艺观念“硬搬和模仿”行为斥之为文学教条主义和艺术教条主义。

  C.两个“讲话”强调中国文艺发展中的民族化、中国化,或者说“去洋化”,《北京讲话》比《延安讲话》对中国的文艺实践和发展产生的影响更大。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创作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前提。

  3.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文艺的民族本位意识的一项是(3分)

  A.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 B.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

  C.鲁迅的《彷徨》 D.好莱坞拍摄的《花木兰》

  4.材料二是如何体现“人民本位下的民族文化立场”的?请简要分析。(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东风暖 许心龙

  车门刚关闭,我忙示意刘师傅打开车门。我探头朝车门外干呕几声,是撕心裂肺的干呕。梁市长笑了。梁市长说:“没大学校园的空气好吧”我发现梁市长没有干呕过一次,真的,他平静得跟在充满花香的公园里一样。身处臭气熏天的垃圾处理场,没有超人的忍耐力,不干呕几次真是不可想象。

  正想着,车子来到了一处梨园,袭来阵阵熟果子的清香。我长吸口气,心里才算安稳。“下去遛遛,透透气吧。”梁市长隔窗望着梨园说。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2020-2021学年下学期辽宁省协作校第一次考试高二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