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云南省云师大附属高中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语文试卷

云南省云师大附属高中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语文试卷,以下是云南省云师大附属高中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语文试卷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云南省云师大附属高中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语文试卷

共22题,约11510字。

  秘密★启用前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 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与“文明”有何区别?

  各种文化没有高低,只有文明程度是不同的。在这样一个理解的基础上,我们才可能会缓解长期以来的焦 虑和紧张。我这里想引用一位德国学者伊里亚斯的见解,他在《文明的进程》这本书中提出,可以把“文化” 和“文明”做一个界定和区分,即“文化”是使民族之间表现出差异性的东西,它时时表现着一个民族的自 我和特色,因此,它没有高低之分。而“文明”是使各个民族差异性逐渐减少的那些东西,表现着人类的普 遍的行为和成就。换句话说,就是“文化”使各个民族不一样,“丈明”使各个民族越来越接近。

  我们习惯把文明看成一种摆在我们面前的现成财富,但在伊里亚斯看来,“文明的表现”绝非天然如此, 文明是一种过程,是历经数百年逐步演变的结果,是心理逐步积淀规范的结果。传统社会学把人和社会看成是 两个各自独立的实体,而作者推翻了这种两分法,提出两者不可分割,正是宏观的社会和微观的人之间的互动 激荡形成了个人、国家乃至社会的整个文明的进程轨迹。

  接下来伊里亚斯又指出,“文化”是一种不必特意传授,由于耳濡目染就会获得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气质, 而“文明”则常常是一种需要学习才能获得的东西,因而它总是和“有教养”“有知识” “有规则”等词语相 连。就好像说,我们经常拿着球来玩,这没问题,但是对不起,一旦你上了篮球场就不能用脚随便踢,上了足 球场就不可以用手抱(除了守门员),很多人在一起玩就要有规则。虽然“文化”是让你随心所欲表现自己特 色的,但“文明”是给你一些限制和规则的。如果这样理解“文明”和“文化”,我们就不必对全球化和现 代秩序感到恐惧,也不必担心我们的文化会被侵蚀掉。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在普遍的文明和规则中,守护好独 特的文化和传统?

  各个民族的“文化”往往是固守的,它表现出一种对异质“文明”的抗拒。毫无疑问,文明始终是在不 断侵蚀文化,我们承认这一点,因为“文明”常常是在前进的,时时表现着殖民和扩张的倾向。也就是说, “文化”与传统有关,它是特殊的;而“文明”与未来有关,它是普遍的。这两者怎么协调?

  我们今天讲汉族中国文化的特点,那么,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一个普遍文明规则下,能够保存好特 别的文化;同时在现代文明的时代,能够理解这些文化在历史中的合理性。比如说,我们在接受和赞美科学的 同时,对于阴阳五行能不能有一些同情的、历史的理解?又比如说,我们在接受普遍的法律和制度的时候,能 不能够对传统中国的家、家族、家国的伦理和道德准则有一点历史的理解?再比如,我们能不能在接受新的文 明的时候,对传统宗教也能够有一些温情?同样,我们能不能够在接受万国平等原则的同时,也能对中国人理 解世界的历史习惯有一点点理解?无论是文化还是文明,我们必须要在历史当中看,我们承认历史是变动不居 的,我们回过头去看文化,面向未来看文明,对两者都要有同情。

  (摘编自葛兆光《什么才是“中国的”文化》)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明是讲规则的,通常经过学习才可能获取。而文化是随心所欲的,是一个民族自然而然就可以形成的 自我和特色。

  B. 伊里亚斯反对割裂人和社会的关系,他认为人和社会是相互联系的,在二者的互动影响下形成了文明的 进程轨迹。

  C. 文化没有高低之分,因为它体现的是民族间差异性的东西,反映出各个民族的不同,体现着一个民族的 自我和特色。

  D. 各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对异质文明有所抗拒,这与文明在前进中时时有着殖民和扩张倾向并不断侵蚀着文 化有一定关系。

  2. 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开篇指出文化和文明是有区别的,又用伊里亚斯的观点进一步阐释了文化和文明的不同。

  B. 第六段承接上文,结合中国文化特点,提出了在我们接受文明的同时也要对文化有理解和同情。

  C. 文章围绕文化和文明的区别以及如何协调文化与文明的关系展开论证,观点较深刻,引人深思。

  D. 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用“玩球”的事来举例子,是为了证明文明是需要用规则来限制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我国文化也随之发生演进,也经历着和其他文化的碰撞和融合,这是正常的现象, 我们不必担心文化会消失。

  B. 文明与未来有关,是普遍的,而且文明始终是在不断侵蚀文化,因此,如今的我们应该对文化报以同 情,守护好本民族文化。

  C-文化能展现民族差异,文明表现人类普遍行为和成就。了解文化和文明的区别,有助于缓解全球化和现 代秩序给我们带来的焦虑。

  D.以象形为基础的中国文字在历史上没有中断,它还影响到了东亚,形成了所谓的“汉字文化圈”,这说 明中国文化更具有优越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生物多样性是一个描述自然界多样性程度的内容广泛的概念,包含景观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物 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等多个层次。近年来,生物多样性也涉及“人”与文化层面。生态文明理念开始融入 保护机制。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将于2021年5月17日至30日在云南省昆明市举办, 本次大会主题是:“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次大会将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献 出中国智慧和力量。

  (摘编自《2021 “COP15”将在昆明举办,生态文明成为大会主题》,《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09月07日) 【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由原定的2021年5月17日至30 EJ调整为2021年10月11日至24日。

  材料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30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云南省云师大附属高中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