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陕西省咸阳市2021年高考模拟检测(三)语文试题

陕西省咸阳市2021年高考模拟检测(三)语文试题,以下是陕西省咸阳市2021年高考模拟检测(三)语文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陕西省咸阳市2021年高考模拟检测(三)语文试题

共22题,约10470字。

  咸阳市2021年高考模拟检测(三)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全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须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

  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卷不回收。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是当前加强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包含着传播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双重创新,是对文化发展规律的历史性总结,也明确了推动传统文化传播发展的方向。

  传播创新是中国文化发展史的常态,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又一个文化发展高峰,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传承传播的创新。这既是传统文化内在价值和意义被重新发现、重新认识的过程,也是传播渠道、形式、方法不断创新的结果。每当文化创新被广大民众广泛接受之时,就是文化繁荣兴盛之日,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充分拓展之际。每个文化发展高潮的来临,常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为理念引导,凭借传播形式、方法和渠道的创新而彰显。

  以元杂剧创作为例,它既传承了儒、释,道的历史精髓,又融入多元文化,最终形成了集念、唱、作、打以及故事、舞蹈、美术,服装于一体的全新的文艺样式。当时大都(今北京)聚集着最优秀的编剧、表演艺术家、演出经营者以及懂得欣赏艺术的广大市民观众,创作、演出、戏曲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给这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带来空前声誉,将这个历史上的军事重镇兼贸易之城提升为全国文化中心,实现了城市特质的历史性转变和跨越。元朝之后经过明、清,北京文化中心地位能够保持,与这个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不断创新的传播能力密不可分。其他堪称世界文化瑰宝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也是如此,它们既是文化繁荣的表现,更是传播方式创新的硕果。诗词曲皆应新音乐而起,戏剧、小说、曲艺,则迎合了市民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新变化。新时代文化的发展也必然遵循这一规律。在新技术、新媒体、新的生活方式共同推动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创新将成为历史必然。

  事实证明,不断创新才能提高传播效能,只有创新性转化与创造性发展,才能有效地提高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效能。“当代毕昇”王永民,被誉为“把中国带入信息时代的人”,他发明的“五笔字型输入法”,曾是占主导地位的汉字输入技术。但这位汉字信息化的开拓者,却对汉字未来抱有深刻的历史忧虑。早在2006年他就在《瞭望》撰文《警觉提笔忘字和汉字的沙漠化》,指出计算机时代,拼音输入导致了汉字的形神俱灭。他分析世界各个文明生死存亡的经验教训,指出文字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基石。对中华民族而言,“没有汉字就没有中华文化”,就没有辽阔地域多民族的团结统一。他发明了“数字王码”,以简便、快捷、易学、好用的“形码汉字输入技术”来替代国人普遍使用的拼音输入法,但在市场推广上举步维艰,最终黯然谢幕。扭转局面的是“中国汉字书写大会”在央视的热播,它与“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优秀栏目相得益彰,借助央视传播平台,加入时尚元素,借鉴娱乐方式,达到复苏汉字汉语的目的。大会提出的宗旨就是让冰封在古籍中的文化复活,让年轻一代能够书写、应用、欣赏中华文字之美,理解、体悟其中蕴含的人类智慧,从而掌握正确的表达书写方法,热爱汉字。大会产生的广泛深远影响,远超设计者的预期。

  在网络时代,方便快捷、影响广泛的各种信息平台,给文化传播创新提供了更多机会。担负起传播创新是历史责任,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文化艺术创作者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过程中应肩负起更多的历史使命,而相应的制度建设也应适应新形势,为文化传播者利用网络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此外,还要建立科学的考评认证机制,建立培育、激励创新人才辈出的机制,调动学术力量利用新媒体传播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更多既有深厚传统文化功底又掌握现代传播手段的文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尊重保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品牌的品质,使之发挥更大作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可以使民众得到文化滋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的基石更加稳固。这是衡量创新是否成功的标准,也是最终目的。

  (摘编自傅秋爽《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中传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传统文化创新是重新发现、重新认识传统文化内在价值和意义的过程,它依赖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形式、方法的不断创新。

  B.明、清时期,北京文化中心的地位能够保持,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得以繁荣,这离不开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不断创新。

  C.王永民发明的“数字王码”尽管简便、快捷、易学、好用,但由于缺乏创新,其无法在市场上得到推广,最终黯然谢幕。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创新的历史责任应由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文化艺术创作者承担,国家应在相应的制度建设方面为其提供机会和条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开头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证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传播的重要性,同时也引出了传播创新的话题。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包含着传播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双重创新,这是在充分总结元杂剧创作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

  C.文章第四段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列举“数字王码”和“中国汉字书写大会”的例子,论证了创新对于提高传播效能的作用。

  D.文章基本按照“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顺序,分析了通过文化传播的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传统文化传播创新”的一项(    )(3 分)

  A.故宫博物院利用网络开发出“掌上故宫”“每日故宫”“故宫展览”等APP。

  B.字节跳动启动“国风计划”,在今日头条上增设“国风频道”。

  C.陌陌直播以“直播+”的方式赋能非遗传统文化,使其焕发新生。

  D.近日,国家图书馆举办“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大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中国的迅速崛起震撼了世界,正影响着整个国际格局和秩序的演变。要让世界真正读懂中国,我们必须建构全面的、透彻的、强势的话语体系,以中国人的眼光和话语来观察和评述自己的国家和外部世界。

  “文明型国家”这个概念的提出,不仅可以解构西方话语对中国的主流叙述并揭示中国崛起的一些规律,更有利于进行国际政治制度的比较和预测,它甚至可以与西方主流话语进行对话、交锋乃至胜出。“文明型国家”指的是一个延绵不断长达数千年的古老文明与一个超大型现代国家几乎完全重合的国家,即中国。有人认为中国的崛起就是按照西方市场经济理论进行了改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陕西省咸阳市2021年高考模拟检测(三)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