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四川省凉山州2021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

四川省凉山州2021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以下是四川省凉山州2021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四川省凉山州2021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

共22题,约13000字。

  凉山州2021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共11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文学,这里指的是最广义的文学,包括文学、艺术、美学。为什么我们需要文学?了解文学、接近文学,对我们形成价值判断有什么关系?

  如果说,文学有一百种所谓“功能”,而我必须选择一种最重要的,我的答案是:德文有一个很精确的说法,machtsichtbar,意思是“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在我自己的体认中,这就是文学最重要、最实质、最核心的一个作用。

  鲁迅的小说《药》,写的是一户人家的孩子生了痨病,民间的迷信认为,用馒头蘸了人的鲜血给孩子吃,他的病就会好。或者说《祝福》里的祥林嫂,祥林嫂是一个唠唠叨叨的近乎疯狂的女人,她的孩子给狼叼走了。

  让我们假想一下,如果你、我是生活在鲁迅所描写的那个镇子里头的人,那么我们看见的,理解的,会是什么呢?祥林嫂,不过就是一个让我们视而不见或者绕道而行的疯子。

  而在《药》里,我们本身可能就是那一大早去买馒头,等着看人砍头的父亲或母亲,等着要把那个馒头蘸上鲜血,拿来治疗自己孩子的病。再不然,我们就是那小镇里头最大的“知识分子”,一个说话吞吞吐吐的老监生,大不了对农民的“粗鄙”,表达一点不满。

  但是透过作家的眼光,我们和村子里的人生就有了艺术的距离。在《药》里头,你不仅看见愚昧,你同时也看见愚昧后面人的生存状态,看见人的生存状态中,不可动摇的无可奈何与悲伤。在《祝福》里头,你不仅看见贫穷粗鄙,你同时看见贫穷下面,“人”作为一种原型,最值得尊敬的痛苦。

  我想作家也应该分成三种:坏的作家暴露自己的愚昧;好的作家使你看见愚昧;伟大的作家使你看见愚昧的同时,认出自己的原型,而涌出最深刻的悲悯。这是三个不同层次。

  文学使我们看见现实背后更贴近生存本质的一种现实,在这种现实里,除了理性的深刻以外,还有直觉的对“美”的顿悟。美,也是更贴近生存本质的一种现实。

  假想有一个湖,湖里当然有水,湖岸上有一排白杨树,这一排白杨树当然是实体的世界,你可以用手去触摸,感觉树干凹凸的质地。这就是我们平常理性的现实的世界、但事实上有另外一个世界,我们不称它为“实”,甚至注意不到它的存在。

  水边的白杨树,不可能没有倒影,只要白杨树长在水边就有倒影。而这个倒影,你摸不到它的树干,而且它那么虚幻无常:风吹起的时候,或者有云,下小雨,或者满湖的月光浮动,或者水波如镜面,而使得白杨树的倒影永远以不同的形状,不同的深浅,不同的质感出现,它是破碎的,它是回旋的,它是若有若无的。

  但是你说,到底岸上的白杨树才是唯一的现实,还是水里的白杨树,才是唯一的现实?然而在生活里,我们通常只活在一个现实里头,就是岸上的白杨树那个层面,手可以摸到、眼睛可以看到的层面,而往往忽略了水里头那个“空”的,那个随时千变万化的,那个与我们的心灵直接观照的倒影的层面。

  文学,只不过就是提醒我们:除了岸上的白杨树外,有另外一个世界可能更真实存在,就是湖水里头那白杨树的倒影。

  (摘编自龙应台《我们为什么学文学、历史和哲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不管文学有多少种功能,其中最重要的功能是“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

  B.作者认为,坏的作家只能写出人物的愚昧,好的作家不但写出这种愚昧还能让你看见。

  C.作者认为,文学所呈现的更贴近生存本质的现实里,有理性的深刻和对“美”的顿悟。

  D.作者认为,湖畔触摸得到的白杨的世界和水中触摸不到的倒影的世界都是现实的世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鲁迅的两篇小说为例,论证了鲁迅作品的深刻性,从而证明鲁迅是伟大的作家。

  B.文章在例举鲁迅作品后,又运用了假设论证来比较读者置身于小说内、外的不同的情况。

  C.文章还运用了比喻论证,用湖畔的白杨及其在水中的倒影来比喻文学中的两个现实世界。

  D.文章的论证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很好地将较为抽象的中心论点做了形象化的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中有两个世界“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只有小说的首要任务是“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

  B.要“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读者就必须避开作者,零距离地进入小说的场景,做小说中的人物。

  C.作品中不可动摇的无可奈何与悲伤和“人”作为一种原型最值得尊敬的痛苦,就属于“看不见的东西”

  D.文学只不过提醒我们,还有一个比岸上白杨树更真实的世界存在,那就是湖水里头那白杨树的倒影。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社会心态是在不同个人心理交汇、融合、相互影响、交互感染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以个体心理为基础,但又与个体心理有着本质上的差异。社会心态就像一个无形的能量场,影响着个人和全社会的心理和行为。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民众的个人心理普遍处于应激的忧虑和恐惧状态,相应地,社会心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对于疫情防控来说,及时了解社会心态是至关重要的。

  疫情关注与重视程度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四川省凉山州2021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