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河南省开封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开封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以下是河南省开封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河南省开封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共22题,约22820字。

  开封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民族很早就开始对勇德进行理论上的阐释。孔子提出“见义不为,无勇也”,把勇与仁义、道义联系在一起使“见义勇为”成为千古传颂的优良品德;孟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认真讨论了勇的性质、勇的根本及勇的途径,其“浩然之气”学说的推出,为勇气概念奠定了坚实基拙;明代王阳明对“敢直其身,敢行其意”勇的力行力倡等等;中华民族从未停下对勇和勇德追求、探索的步履。

  那么,对于中国古人来说,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勇呢?

  其一,心性之勇。国人论勇,多从心论。“古文勇从心”的“恿”字,就是其明证。尤要指出的是,这种与勇相连的心,既非西方式的理智之心,又非佛教式的虚灵明觉之心,而为中国式心性论的以“生”训心之心、从心从生之心。由此,才有了孟子“尽心知性”之说,程子“心譬如谷种”之谈,以及周敦颐称“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几也”。作为一种生命哲学的概念,它意味着心以其“生生不已”的潜在的可能性为内涵。也正是基于心的这种可能性,才彰显了心不受制于现实规定性的“形上超越性”,才使心成为中国哲学“形上超越性”的真正体现。肯定了心的“形上超越性”,实际上也就肯定了真正的勇。正是从勇的“形上超越性”出发,主张“见义勇为”的孔子提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荀子所谓“折而不挠,勇也”,代表了百折不挠、刚毅果决的力行。

  其二,气力之勇。中国哲学的身心一体决定了勇并不是“心性之勇”的一意孤行,而是以一种“下学而上达”的方式,具化为一种气力之勇。中国古人在提出“气,体之充也”,强调气与身体不可分的同时,也使勇敢与身体化的“勇气”相提并论。故《说文》曰“勇,气也”,孟子认为勇能否成立取决于能否“善养吾浩然之气”,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则提出“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主张战斗力的提升在于“莫径治气”。“即气而力在”,肯定了勇之气,也意味着肯定了勇之力。

  “心性之勇”与“气力之勇”是统一的。这种统一告诉我们,真正的勇既具有一种“形上超越性”,又使这种“形上超越性”离不开形下的现实力量。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勇德也经历过沉浮。随着近现代“救亡图存”思潮的兴起,对勇德的崇尚再次被激发出来。梁启超有感于中华民族“强武之民,反归于劣败淘汰之数”的悲惨命运,为中华民族寻找其武勇的文化基因,写就了《中国之武士道》一书。在梁启超的笔下,大智大勇的孔子,不畏强权的曹沫、毛遂,以死报恩的侯羸,宁折不屈的项羽,等等,都被视为武勇精神的象征。国学大师章太炎通过“儒侠说”使尚武精神发扬光大,以“刚毅特立”“艰苦卓绝、奋厉慷慨”的亦儒亦侠的古“儒侠”为典型,力倡古儒中固有的义薄云天的侠勇精神。

  今天的人们同样要面对诸如瘟疫、地震、洪水这样的自然灾难,面对艰难、挫折等人生困境。这意味着,无论何时,每一个人都要在勇敢和怯懦之间做出选择;这也意味着,无论何时,勇德依然是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必修之课。

  (摘编自张再林《勇德: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必修课》)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自古以来注重勇德理论上的阐释,孟子对勇的思考是孔子思想的深化。

  B. 对于中国古人来说,心性之勇具有形上超越性,其价值在气力之勇之上。

  C. 孔子的智勇可倡不可力行,曹沫的不畏强权、侯赢的以死报恩具有践行价值。

  D. 在崇尚和平发展的今天,传统意义上的勇在现代社会没有提倡的必要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 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深入探讨了勇德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沉浮,明确指出今天在文化层面倡导勇德精神的意义。

  B. 文章多处引用儒家理论,也有力论证了以儒学为传统的中华民族对勇德的探索和建设是不断发展的。

  C. 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从中华民族对勇德理论的阐释谈起,接着阐明勇的内涵和发展,最后提出倡议。

  D. 文章在前面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勇德是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必修课,这一论断具有启发性和现实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提出“见义不为,无勇也”,把勇与仁义、道义联系在一起,这意味着勇正式进入中国传统道德伦理的领域。

  B. 中国哲学的身心一体决定了“心性之勇”与“气力之勇”是统一的,真正的勇既不受制于现实的规定,又具有现实的力量。

  C. 近现代兴起“救亡图存”思潮,梁启超提出了 “武勇”精神,章太炎提出了“侠勇”精神,这些都体现出对传统“勇德”的反思。

  D. 勇德既是个体战胜困难不可或缺的品性,也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所必需的德性,着力培育勇德精神具有深远意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数字+乡村”已经展现出广阔前景。截至2019年10月,我国行政村通光纤和通4G比例均超过98%,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9%。网络触角的延伸,跨越了崎岖小路,连通了深山沟壑。在短视频的风靡和直播间的热闹里,正宗土货和好山好水让越来越多人“种草”;在数字化资源的流动过程中,村里的书屋和学校“搬”来大城市的博物馆、千里外的好课堂。

  我国农村地区广袤,资源禀赋、人口结构、认知水平、消费能力週异。山高坡陡的偏远地区怎么建设?语言文字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怎么推广?这些都是摆在数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河南省开封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