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吉林省长春六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吉林省长春六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以下是吉林省长春六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吉林省长春六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共23题,约15980字。

  长春六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答题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让世界粮食问题成为衍生热点,也让国人对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关注度提高。危机总是验证一个战略“行不行”“好不好”的最好契机,把中国的粮食问题掰开揉碎,在危机的聚光灯前“照一照”,有两个字很醒目,一个字是“藏”,一个字是“紧”。悟透了这两个字,不仅会夯实信心,也能给人以启迪。

  “藏”,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藏”。当然也包括藏粮于库。一个“藏”字,体现了我们在粮食问题上的智慧。曾经我们只知道把粮食藏在农民的小粮仓、藏在国家的大粮库,但粮食藏不了多长时间,时间一长就不能食用,变成陈化粮,新粮压旧粮,这样藏在库里太浪费。既要藏粮,又不要浪费,怎么办?就要把握好库里粮、地里粮和土里粮的平衡,库里粮好理解,地里粮也好懂,就是正在生长的粮,什么是土里粮呢?说白了,就是有可以种粮的地,还包括水、肥、种、具。说到这里,藏粮于地的意思就很明白了,就是要保持足够的粮食生产能力,并且,这种能力在急需时可以马上启动。18亿亩耕地红线绝不能被各种忽悠给忽悠了!

  而“藏粮于技”呢?就是发展促进粮食生产的技术,把粮食的生产能力藏在技术里。这技术包括硬技和软技,所谓硬技,指的是高产优质品种选育、土壤改良、农机农具革新等,这些都直接作用于粮食生产。所谓软技,指的是生产形式、经营方式、管理模式、农艺传承、市场能力等,以确保粮食种下后能收获最多、效益最大。有了硬、软两方面的技术储备,只要老天爷不发大的脾气,粮食就能做到急需时能马上生产,生产了一定能丰收,丰收了一定能增收。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本质上是始终保持粮食的生产能力。有了这两“藏”我们不仅在粮食安全上能保持主动权,在决策上也有更大的腾挪空间,而且在国际博弈上有稳固的战略后院。

  既然讲“藏”,就不适合太推开天窗说亮话。因此,强调“藏”,就还有一种字面意思需要我们心领神会,这是应对复杂国际形势的需要,也是战略博弈的基本要素。中国文化向来崇尚藏而不露,其实这也是市场竞争的常态。对我们这样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把实力藏一藏、藏好了,就能进退有据。

  “紧”,就是紧张、抓紧、不放松、紧平衡。

  所谓紧张,就是“紧张谁”的意思,就是把这个东西当头等大事,当作不能有闪失的事,当作一失万无的事。粮食就是这个紧张的对象,这些年我们国家在粮食上实现的“十六连丰”,除了“地”与“技”上的能力,上上下下对粮食工作“紧张”,是我们主观能动性的体现。

  所谓抓紧,主要指抓“两个积极性”,一是政府抓粮的积极性,二是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就是在粮食生产上,一定要让地方政府和农民都“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

  所谓不放松,就是时时刻刻都要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这根弦在粮食不够的时候要绷紧,在粮食充裕的时候也不能松,特别是在粮食连年丰收的时候,更要防止思想滑坡、政策滑坡、工作滑坡。这之中,思想滑坡是第一面骨牌,任何时候都不能倒。这是粮食安全上最沉重的警示,也是一切工作最深刻的启示。

  所谓紧平衡,既是对我们的粮食供求的一种现状描述,也是粮食供求的一种理想状态。不平衡肯定是不好的,紧缺和太多都不好,虽然多的烦恼比少的痛苦要好,但甜蜜的烦恼毕竟也是烦恼。但紧平衡就不是这样,它总体保持平衡,不会有大缺大余,既保证了稳定供应,又没有供大于求,同时又给市场以一定的张力,向供需双方都发送信号,给生产者的积极性以一定的鼓励和刺激,为消费者的承受力增加一些预期和韧性,也能引导更多资源投向粮食产业。同时,对国际市场也是一个明里暗里的讯息,价格合适我就买一点,让自己的土地歇口气:价格不合适我就不要了,大不了让自己的地再辛苦点:如果太贵了,我还可以卖一点,赚一笔钱。这就是紧平衡的主动!

  (选自2020年09月16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

  可以说,历史上的任何盛世都没有做到像如今这样物质极大丰盈,不怕买不到,只怕想不到。坐在家里,轻点鼠标,千山万水外的农产品,都能风雨兼程地给你送来。

  但与此同时,在一些人心目中,对粮食问题出现了一些认识偏差,亟待纠正。

  一个是粮食一般商品论。认为粮食与其它农产品、甚至工业品一样,都是一般商品,这犯了颠覆性错误。这些年来,舌尖上的浪费现象非常严重,确实到了“触目惊心、令人痛心”的程度。对全社会来说,粮食降格为一般商品,而且还是价格偏低的商品,人们又怎么会打心里爱惜粮食、悯农崇农呢?粮食不是一般的商品,一旦成为一般商品,那它一定会以它固有的特殊方法证明给你看,它不一般!只是这样的证明过于激烈,毕竟饿肚子的感觉才走了40年。

  一个是粮食国际购买论。这些年,一些人认为,不需要种那么多粮食,只要有钱,哪里买不到粮食?对粮食尤其是主粮,必须始终坚持我们的新型粮食安全战略不动摇。一个新冠肺炎疫情就导致了国际贸易链的问题、导致多国囤粮。到了危急关头,你买不到,即使买得到,你也运不到。何况,国际战略博弈不一定讲究成本核算。你的对手,尤其是强势对手,为了消耗你,不讲道义原则,不讲市场规则。只讲丛林法则。而我们对国际购买形成了市场和心理依赖。撂荒了“自给”的物质和心理基础,危急时候必会手忙脚乱。

  一个是粮食比较效益论。这种观点认为,生产粮食比较效益不高,我们为什么不发展自己的比较优势产业呢?在他们看来,招商引资搞发展,搞工业、搞项目、搞城市化建设,就业多、税收高、发展快,而且增长数字、政绩数字很亮眼,综合效益很明显。而抓粮食呢?不但对一地的就业、税收、发展没有显著的增加作用,而且还要多花钱,政绩作用也不明显。如果每个地方的决策者,都这么想、这么做,大家都不抓粮食,都等着别人去抓粮食,我们工业、城市、发展肯定会耀眼,但饿着肚子恐怕欣赏不了这“耀眼”!

  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粮食和农业,粮食安全性命攸关,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天。

  (选自2020年09月16日《中国青年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近年来我国在粮食上实现“十六连丰”,关键在于决策者与执行者对粮食工作的“紧张”。

  B.如果粮食供需总体平衡,会给供需双方发送一定的信号,从而为市场带来一定的张力。

  C.材料的论述,观点鲜明,由“藏”到“紧”,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层层递进。

  D.两则材料分别以新冠疫情和当今时代物质的极大丰盈为背景展开论述,很有现实意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思想滑坡是第一面骨牌,确保粮食安全首先要防思想滑坡。

  B.粮食如果成为商品,可能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如饥饿梦魇重现。

  C.紧平衡是粮食供求的一种理想状态,让我们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主动性。

  D.国际战略博弈不一定讲究成本核算,“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也并非不可能。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一所提倡的观点的一项是 (   )(3分)

  A.2019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确保粮食安全,坚守耕地红线。

  B.将粮食长期藏于农民的小粮仓和国家的大仓库,积谷防饥,进退有据。

  C.发展促进粮食生产的“硬技”与“软技”,用科技创新抢占粮油加工制高点。

  D.五年来,我国没有出现大面积“卖粮难”,粮食供求总体上保持平衡状态。

  4.同一话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论述,材料一与材料二论述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5.请结合材料一,阐释“藏”与“紧”的内涵。(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花与诗

  王往

  那一年三月,我们市的作协与石湖镇联办了一个笔会,就是冲着千亩桃园美景去的。春光大好,吃饱喝足,既可亲近乡土,又可借物咏怀,还可以营造一下和谐局面,谁不高兴呢?市内的、各县区的大大小小的人物装了一辆大巴车,另有领导专车和个别自驾者,一路欢歌,奔向了石湖镇。

  镇长也是个诗人,特别热心此项活动,在桃园里辟了一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吉林省长春六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