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2019-2020年重庆一中高2022级高一上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卷(解析版)

2019-2020年重庆一中高2022级高一上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卷(解析版),以下是2019-2020年重庆一中高2022级高一上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卷(解析版)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2019-2020年重庆一中高2022级高一上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卷(解析版)

共23题,约21760字。

  2020年重庆一中高2022级高一上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卷

  语文试题卷共8页,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歌,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经》本是普通乐歌,并无具体的创作意图,后来的统治阶级却误把它当作了教化工具。

  B. 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具有平常语言无法达到的效果。

  C. 普通民众用来表情达意的诗歌,其音乐性与卿士的“献诗陈志”相同,只是缺乏乐师加工。

  D. 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断章取义的做法,实际上为后来统治者歪曲诗三百篇开了很坏的头。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典礼节目”和“表情达意”两个角度对诗三百篇原本的作用进行了阐释。

  B. 文章用宋国人嘲笑华元的例子阐明了庶人的作品一步步达到统治阶级耳中的过程。

  C. 文章在分析诗三百篇最初的作用时,主要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来进行分析。

  D. 为论证诗与乐分离的过程,文章从乐歌出发,对其流变过程进行了细致的梳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虽然“献诗陈志”与“赋诗言志”在创作缘起上不同,但在表情达意这一作用上是相同的。

  B. 子展借《将仲子》中“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这句话,意在请晋侯放了卫侯以免招人非议。

  C. 古人“赋诗言志”时能借诗三百篇的诗句来表达彼此的立场,因为大家都清楚诗句的含意。

  D. 孟子用“以意逆志” 方式来解释《伐檀》,充满主观色彩,把诗的意义引向了封建教化。

  【1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A项,“并无具体的创作意图”错误,原文第二段“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后来的统治阶级却误把它当作了教化工具”错误,原文第一段,“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窗外

  梁实秋

  窗子就是一个画框,只是中间加些棂子,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那幅图画是妍是媸,是雅是俗,是闹是静,那就只好随缘。我今寄居海外,栖身于“白屋”楼上一角,临窗设几,作息于是,沉思于是,只有在抬头见窗的时候看到一幅幅的西洋景。现在写出窗外所见,大概是近似北平天桥之大金牙的拉大片吧?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2019-2020年重庆一中高2022级高一上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