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2021年八省新高考考前冲刺系列模拟卷语文试题(十一)

2021年八省新高考考前冲刺系列模拟卷语文试题(十一),以下是2021年八省新高考考前冲刺系列模拟卷语文试题(十一)的部分内容,查看相关试卷解析请添加QQqun。2021年八省新高考考前冲刺系列模拟卷语文试题(十一)

共23题,约14720字。

  2021年八省新高考考前冲刺系列模拟卷语文试题(十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说:“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对学生来说,在劳动实践中,不仅可以掌握一些劳动知识、收获一些生活技能,而且能够培养一种新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不仅更加自信快乐地面对当下的学习与生活,而且更有能力、更有勇气开启今后的幸福人生。所以说,劳动是创造的基础,是人成长所需之课堂。把劳动教育进行到底,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协同发力,三管齐下。

  学校是主阵地,应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注重系统培育,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开设一些与家政、手工、园艺、耕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的劳动实践课程,培养学生自觉参加劳动,学会诚实劳动,把劳动教育理论化、课程化、生活化。

  家庭要多注重日常养成。加强劳动教育,不能止于课堂。家长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有助于在孩子心中种下劳动光荣的种子,一定要多放手让孩子做事,不要“舍不得”,要把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让孩子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小到整理书桌房间,大到参加家务劳动,从点滴处培养劳动意识,在经常性的家务中养成劳动好习惯。

  社会要发挥协同作用,支持学生走出教室动起来,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感。除了搭建多样化实践平台,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实践需求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汇聚正能量,强化舆论引导,积极涵育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广大医护人员、公安干警、人民解放军、社区干部、公益志愿者,挺身而出、舍生忘死,昼夜奔波在抗疫第一线,坚守岗位,不胜不休,为阻击疫情贡献着实实在在的力量,创造着一个个高光时刻,理当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厚待,也是我们每一个人赞美和学习的榜样。钟南山、李兰娟、陈薇院士这样的“侠之大者”就是我们应该追的“明星”和“偶像”。

  (摘编自于洪良《上好劳动教育这门“必修课”,学校家庭社会一个都不能少》)

  材料二:

  有人也有疑问,智能化时代加速到来,还有必要提倡劳动教育吗?其实,劳动教育对于人生的成长来说,不仅意味着劳动技能的提升,更意味着劳动精神的培育。从农耕社会“耕读传家久”的传统,到现代社会“劳动创造幸福”的箴言,时代在变,劳动的形式在变,但劳动的精神内核始终未变。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说,劳动,是人生的第一堂课。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今天,我们大力提倡劳动教育,就是要让青少年在动手实践、出力流汗中播撒崇尚劳动的种子,在接受锻炼、磨炼意志中涵养艰苦奋斗的精神,真正理解人间万事出艰辛。

  (摘编自张凡《在劳动中淬炼成长》)

  材料三:

  学校要在劳动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学校的主导作用一方面在于对家庭劳动教育给出必要的指导,另一方面要积极调动和开发有利的社会教育资源。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这即是学校发挥主导作用的一种重要方式。学校可以通过家委会等家校互动机制,协助家长指导学生在家庭中从事日常生活劳动,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日常生活劳动技能多种多样,不可能全部在学校课堂上习得,更多地要依靠家庭生活场域,依靠家长的示范、引导、教育。学校可以制作指导手册,提出教育要求,并通过组织劳动教育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日常生活劳动技能。最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学校不是专门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的教学场所,劳动教育资源广泛地存在于社会大课堂中。学校还可以利用区域内的资源,借助于职业技能学校或与劳动教育基地、厂矿企业等联合开发校外劳动教育课程,延伸学生对于当代劳动形态的理解,贴近劳动人民,形成社会主义的劳动态度和价值观念。《意见》特别提出劳动周的实践要求,小学高年级以上就需要寻找合适的社区、社会劳动场所,安排集中的劳动锻炼。设计劳动周课程应凸显集中的集体劳动中的合作性特征,不仅每个学生要有各自的劳动体验,而且要使学生充分理解劳动的社会合作性,懂得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如何协调、劳动权益如何维护等,形成劳动教育中的社会参与素养。

  (摘编自牛瑞雪《中小学如何构建劳动教育特色课程体系》)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推进劳动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协同发力,其中学校是负主要责任的一方。

  B. 家长日常对孩子言传身教,让孩子通过做家务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就能使孩子产生“劳动光荣”的意识。

  C. 社会在劳动教育中发挥协同作用,主要表现在搭建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多样化实践平台,强化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

  D. 智能化时代开展劳动教育,不仅可以让人掌握劳动知识,提升劳动技能,更能培育劳动精神,涵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1. D【A.“其中学校是负主要责任的一方”理解错误。原文“学校是主阵地”,说明学校是劳动教育的主要场所,发挥主导作用,并不等同于是“负主要责任的一方”。 B.“就能使孩子产生‘劳动光荣’的意识”理解错误。从原文“家长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有助于在孩子心中种下劳动光荣的种子”可知,“有助于”是有帮助,“就能”表述太绝对。C.“主要表现在搭建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多样化实践平台,强化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理解错误。从原文“除了搭建多样化实践平台,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实践需求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汇聚正能量,强化舆论引导,积极涵育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可见,“主要表现在搭建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多样化实践平台”错误。】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材料一综合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因果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对文章观点进行阐述。

  B. 材料二立足当下,着眼人生,回溯历史,有力地批驳了某些人对提倡劳动教育的质疑。

  C. 材料三采取总分式结构,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论证。

  D. 三则材料都紧扣劳动教育问题展开论述,观点鲜明,层次清晰,但论述侧重点各有不同。

  3. 下列说法中,不能支撑“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B. 清朝刘蓉《习惯说》:“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

  C. 清朝朱柏庐《朱子家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D. 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4. 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4分)

  5. 复兴中学拟在新学年开设劳动教育课程,请根据你从材料中获取的信息,从如何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角度向学校提出建议。(6分)

  (二)现代文阅读 II (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商鞅变法

  (第二幕  秦宫,秦孝公三年)

  【卫鞅背书简上场,放书简。】

  卫  鞅  卫鞅拜见国君!

  秦孝公  免礼。列位,蒙先君圣命,寡人承继国位,已经三年有余。当年先祖穆公在位,修德行武,东平晋国之乱,西霸戎翟之地,我们的国土曾经一直扩展西河,功绩是何等辉煌。可是如今呢,大片的国土却落入了魏国的手中。二百六十多年过去,历经十四代国君,西河之地至今尚未收复。堂堂千里秦国在周天子的心中,在六大诸侯的眼里,竟无一席之地。这是奇耻大辱啊!列位都是前朝老臣,一国之栋梁,难道就不想把秦国变一变吗?

  【众无语。】

  秦孝公  公孙大人。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树 » 2021年八省新高考考前冲刺系列模拟卷语文试题(十一)